[发明专利]聚碳酸酯材料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中BPA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2329.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赟;张琦;颜爽;袁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标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54;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玉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材料 医疗器械 可沥滤物中 bpa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中BPA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一、将样品进行粉碎,得到样品粉粒,称取适量,加入四氢呋喃,混合超声,过滤,得到滤液;步骤二、将癸酸和四氢呋喃混合,离心,取上清液;步骤三、取步骤一制备的滤液,加入蒸馏水,再加入步骤二制备的上清液,涡旋,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液;步骤四、利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对所述待测液进行检测,以便对待测液中的BPA进行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该方法准确、高效、操作方便,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中BPA的检测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可沥滤物是在医疗器械产品与人体不断接触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或与使用中的其他介质(如药液、血液等)相互作用时,从医疗器械中释放的化学物质,一般包括灭菌残留剂、加工工艺残留、降解产物、溶剂、材料中的单体及添加剂(包括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着色剂等)等。在医疗器械发挥诊疗作用的同时,可沥滤物也在或短期或长期地对人体产生安全性方面的危害。
双酚A(BPA)是合成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的功能单体,在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双酚A可提高塑料制品的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防冲击特性。聚碳酸酯常用于制作食品罐、婴儿奶瓶、眼镜镜片、医疗器械等。然而,双酚A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残留在医疗器械可沥滤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双酚A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低浓度的暴露剂量下也可能引发糖尿病、再生系统障碍、心脑血管和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相关疾病。
目前,BPA 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和气象色谱质谱法等;而萃取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浊点萃取、离子液体萃取等,这些萃取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黏度高,导致流速降低,从而延长分析时间。随着质谱的发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然而气相色谱质谱法需进行复杂的衍生化过程,繁琐耗时;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消耗有机试剂,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中BPA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准确、高效、操作方便,绿色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中BPA的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样品进行粉碎,得到样品粉粒,称取适量,加入四氢呋喃,混合超声,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二、将癸酸和四氢呋喃混合,离心,取上清液;
步骤三、取步骤一制备的滤液,加入蒸馏水,再加入步骤二制备的上清液,涡旋,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液;
步骤四、利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对所述待测液进行检测,以便对待测液中的BPA进行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四氢呋喃的添加量为每克所述样品5-10mL。
优选地,步骤二中,所述癸酸和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0.1-0.2):1。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滤液、蒸馏水、上清液的体积比为2:6:1。
优选地,所述样品包括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血液灌流器、输液器中的一种。
优选地,步骤四中,所述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的色谱柱为WatersACQUITY UPC2 2BEH色谱柱、Torus 1-AA色谱柱、Torus 2-PIC色谱柱、Torus DEA色谱柱或Torus DIOL色谱柱,所述色谱柱的规格为100mm×3mm,1.7μm。
优选地,所述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的质谱条件为:
负离子模式扫描及多反应监测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标医学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标医学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2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