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震电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2640.4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林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鸿贵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B62K11/00;B62J2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电动车 | ||
本发明公开减震电动车,包括减震器、轮架、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当车体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处于震动状态,并将该震动状态传导给轮架,弹簧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吸收冲击震动,从而减小本电动车的震动幅度,并产生恢复初始状态的蓄力,当车体离开不平整的路面后,该蓄力驱动整个连杆机构恢复到原状态,即使得支撑杆与轮架恢复初始相对位置,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一种依靠电力驱动的常用代步工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短途出行,常见的具体类型有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平衡独轮车等。但现有的电动车存在着减震效果差的缺点,当现有电动车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体会因不具备减震功能而产生颠簸,使用者会产生不适感,同时颠簸也会对电动车产生震动破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震电动车,其包括:减震器、轮架、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其中,支撑杆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轮架设有车轮安装部,轮架上设有朝远离车轮安装部方向延伸的支撑架;支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撑架依次枢转连接设置;减震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支撑架枢转连接。
这样,在生产时,将车轮安装到轮架的车轮安装部上,将电动车的车体安装在本减震电动车的支撑杆上;当车体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处于震动状态,并将该震动状态传导给轮架,由于支撑杆是滑动地设置在轮架上,那么此时支撑杆与轮架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即可以理解为轮架是相对固定不动的,支撑杆在轮架上伸出或者收缩),由于支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支撑架依次枢转连接设置,且减震器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枢转连接,减震器的第二端与支撑架枢转连接,那么支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轮架共同组成连杆机构,其中轮架设置为固定构件,支撑杆设置为主动件,其余部件设置为从动件,在该连杆机构中,活动件为3个,低副约束数为4,高副约束数为0,那么该连杆机构的自由度=3*(3)-2*4=1;那么当支撑杆在轮架上沿滑动方向上平动时,那么该连杆机构中的其余部件只能在自由度为1的空间内由初始位置产生动作(例如平动或者平面转动),那么减震器由初始状态产生弹性形变,吸收冲击震动,从而减小本电动车的震动幅度,并产生恢复初始状态的蓄力,当车体离开不平整的路面后,该蓄力驱动整个连杆机构恢复到原状态,即使得支撑杆与轮架恢复初始相对位置,起到了减震的效果;此外,由于减震器没有设置在轮架和支撑杆中任一部件上,进而将减震器以及用于设置安装减震器的部件转移到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空间区域之外,缩小了轮架/支撑杆结构尺寸,进而缩小了轮架和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占用空间,可以为本电动车上其它部件或功能提供使用/扩展空间,进而使得本电动车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承载部件,承载部件设置在支撑杆上。
这样,通过将承载部件设置在支撑杆上,支撑杆起到负载承重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部件为站立踏板;轮架上设有贯通套筒,支撑杆套设在贯通套筒内;第一连杆枢转连接设置在支撑杆的一端上,站立踏板设置在支撑杆的另一端上。
这样,通过将承载部件设为便于使用者站立的站立踏板(例如在站立式平衡巡逻车、电动自行车、独轮车等使用场景中),为使用者提供了站立空间;此外还通过在轮架上设有两端相互贯通套筒,将支撑杆套设在贯通套筒内,第一连杆和站立踏板分别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上,使得第一连杆远离站立踏板设置,避免了在减震缓冲时第一连杆转动刮蹭到使用者的腿部,提高了本减震电动车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轮架、支撑杆、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共同组成减震支撑机构;包括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两套减震支撑机构相对设置,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车轮安装空间。
这样,通过将两套减震支撑机构相对设置,组装时可将车轮安装在两套减震支撑机构之间的车轮安装空间,这样使得本减震电动车的重心与车轮在重力方向上重合,使得安装有本减震电动车的车体行驶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鸿贵,未经林鸿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2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