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差速器的内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1356.8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9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华;杨兆平;徐伟;王军;郭杰;王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兆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48/38;F16H57/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差速器 内齿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速器齿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汽车差速器的内齿圈,包括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半轴齿轮的外壁,所述半轴齿轮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空腔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可以根据四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啮合间隙的大小来调试套筒的位置,避免了将齿轮拆卸下来增加垫片的麻烦,减少了操作步骤,同时,固定柱在滑槽中滑动,将滑槽填满,减少连接杆内部的空隙,使连接杆更加牢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齿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汽车差速器的内齿圈。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当汽车直行时,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三者的转速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差速器是为了调整左右轮的转速差而装置的,在四轮驱动时,为了驱动四个车轮,必须将所有的车轮连接起来,如果将四个车轮机械连接在一起,汽车在曲线行驶的时候就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为了能让汽车曲线行驶旋转速度基本一致性,这时需要加入中间差速器用以调整前后轮的转速差。
在半轴齿轮安装后,四行星齿轮与某边半轴齿轮的啮合间隙相近但都不符合要求,需要更换不同厚度的半轴齿轮止推垫圈予以调整,但是更换直推垫圈需要将半轴齿轮重新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操作繁琐,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差速器的内齿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差速器的内齿圈,包括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上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半轴齿轮的外壁,所述半轴齿轮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空腔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连接杆的内部,且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配合的滑槽,所述固定柱滑动在所述滑槽的内壁,所述套筒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于所述套筒、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固定柱,并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底部,且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圈,所述空腔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圈相配合的第四螺纹槽,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圈和所述第四螺纹槽的配合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圈,所述固定杆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圈固定在所述套筒、连接杆和固定柱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所述连接杆、所述固定柱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圈相配合的若干个第二螺纹槽、第一螺纹槽、第三螺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和第三螺纹槽均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紧贴于所述滑槽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腔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槽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兆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兆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1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风叶轮轮
- 下一篇:一种室内甲醛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