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4900.4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7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昊;张禹;姜玉涛;高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5/06 | 分类号: | B21F15/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用途 钢筋 成型 工具 | ||
1.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头(1),所述钩头(1)的下方设有能够带动钩头(1)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2),钩头(1)的下半部分长直并延伸到旋转驱动机构(2)内与旋转驱动机构(2)固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侧面设有外拉口,外拉口外设有延伸到旋转驱动机构(2)内的外拉带(3),所述外拉口的下方设有能够控制旋转驱动机构(2)反转的复位组件(4),所述复位组件(4)位于旋转驱动机构(2)的侧面并延伸至旋转驱动机构(2)内,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的下方设有握把(5),握把(5)的上端与旋转驱动机构(2)固定连接,握把(5)的下端设有抱紧卡爪(6),所述抱紧卡爪(6)与握把(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外壳(21),所述外拉口开设于驱动外壳(21)的侧面,所述钩头(1)的下端延伸到驱动外壳(21)内的下半部,所述外拉带(3)从外拉口外延伸到驱动外壳(21)内并缠绕在钩头(1)长直部分的外表面上,外拉带(3)的一端与钩头(1)固定连接,外拉带(3)的另一端自由,在钩头(1)上缠绕有外拉带(3)的位置套设有限位套(22),所述限位套(22)与钩头(1)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钩头(1)长直部分外表面还套设有弹性回旋组件(23),弹性回旋组件(23)的内表面与钩头(1)固定连接,弹性回旋组件(23)的外表面与驱动外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钩头(1)的下端端部固定有能够限制钩头(1)旋转方向的棘轮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在钩头(1)的下端端部的棘轮盘(24),棘轮盘(24)的下方设有能够限制棘轮盘(24)转动的棘爪(25),棘爪(25)的下方设有中部与驱动外壳(21)内壁铰接的铰接杆(26),铰接杆(26)的一端与棘爪(25)固定连接,铰接杆(26)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组件(4)延伸到旋转驱动机构(2)内的部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4)包括按钮(41),按钮(41)贯穿驱动外壳(21)的外表面并延伸到驱动外壳(21)内,按钮(41)位于驱动外壳(21)内的端部设有延长杆(42),延长杆(42)的一端与按钮(41)固定连接,延长杆(42)的另一端设有复位板(44),复位板(44)与延长杆(4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外壳(21)靠近按钮(41)的内壁与复位板(44)之间设有拉簧(43),驱动外壳(21)的内壁和复位板(44)之间通过拉簧(43)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杆(26)的端部与复位板(44)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回旋组件(23)包括回旋外壳(231),所述回旋外壳(231)的外表面与驱动外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回旋外壳(231)内设有弹簧带(232),弹簧带(232)的一端与回旋外壳(231)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带(232)的另一端与钩头(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且弹簧带(232)盘绕套设在钩头(1)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钢筋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卡爪(6)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握把(5)的下方并与握把(5)固定连接,固定块的下方设有螺纹盘(62),螺纹盘(62)的上表面与固定块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螺纹盘(62)的下表面设有平面螺纹,螺纹盘(62)的下方设有四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卡爪分块(61),所述四个卡爪分块(61)能够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饼,所述卡爪分块(61)的下方设有限位柱,限位柱位于卡爪分块(61)外圆的边缘并且向上延伸到固定块的位置,限位柱上套设有限位框(63),限位框(63)的一端自由,限位框(63)的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490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转炉汽化烟道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LED多段恒流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