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下降到地面装卸货物的货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0262.7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8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苏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百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02 | 分类号: | B60P1/02;B62D21/09;B62D24/04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高辉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下 降到 地面 装卸 货物 货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下降到地面装卸货物的货车,涉及汽车货厢技术领域,在汽车车厢的底部安装有后升降机构,在驾驶室和车厢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车厢前端升降机构,后升降机构包括内部呈中空结构的承载框架,承载框架背离驾驶室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车厢部分的后端通过两根驱动件,利用杠杆的原理,实现车厢后部的升降,而在汽车的大梁上,且位于车头和车厢之间的位置,安装有起到辅助车厢前端升降作用的驱动机构,实现车厢前部的升降,这样,可以实现整个车厢的上升和下降,最大可以下降至于地面平齐,便于装卸货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货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以下降到地面装卸货物的货车。
背景技术
如今,全球科技以及经济发展有赖于当下高速发展的运输物流行业,物流的运输离不开货车,由于我们目前用来运输货物的普通货车在装卸货物时,大多数都是在货物尾部加装上、下尾板,甚至用人工来操作,这样一来就会让我们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大量的消耗,甚至也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当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也随处可见。
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可以下降到地面装卸货物的货车,车厢部分的后端通过两根驱动件,利用杠杆的原理,实现车厢后部的升降,而在汽车的大梁上,且位于车头和车厢之间的位置,安装有起到辅助车厢前端升降作用的驱动机构,实现车厢前部的升降,这样,可以实现整个车厢的上升和下降,最大可以下降至于地面平齐,便于装卸货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下降到地面装卸货物的货车,解决了在物流行业中,用来运输货物的普通货车在装卸货物时,大多数都是在货物尾部加装上、下尾板,甚至用人工来操作,这样一来就会让我们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大量的消耗,甚至也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当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也随处可见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以下降到地面装卸货物的货车,包括承载大梁以及承载大梁形成串接结构的驾驶室和车厢,所述车厢的底部两侧对称式安装有两组后升降机构,所述承载大梁、驾驶室、以及车厢三者共同连接有车厢前端升降机构,所述车厢前端升降机构位于驾驶室和车厢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后升降机构包括内部呈中空结构的承载框架,在所述承载框架中空结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后轮,所述承载框架朝向驾驶室的一端内部一根销轴安装有辊筒,所述承载框架背离驾驶室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端贯穿减震弹簧的内部,并且最终与承载框架之间铰接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厢前端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与车厢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的车厢连接框架,所述车厢连接框架为一种倒“凵”字形结构,且车厢连接框架的内部两侧对应滑动连接有两根车头连接纵向梁,所述车头连接纵向梁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对应连接有两根车头连接横向梁,所述两根车头连接横向梁与驾驶室之间均通过横向梁衔接板形成焊接结构,两根车头连接纵向梁与两根车头连接横向梁共同形成矩形支撑结构,在矩形支撑结构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组第二驱动件,所述两组第二驱动件的伸缩段均延伸至矩形支撑结构的上方,并且均与车厢连接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厢包括固定安装在承载大梁上的车厢壳体,所述车厢壳体底部端面的后侧区域对称式开设有两组后升降凹槽,每组所述后升降机构对应安装在两组后升降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车厢壳体的底部后侧区段对称开设有两个后轮拓位槽,所述后轮拓位槽的位置与后轮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车厢还包括对应开设在两组后升降凹槽内部后侧顶端的两个后升降机构安装孔,每个第一驱动件的非伸缩端均固定设置在后升降机构安装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承载框架与驾驶室相背离的一端,其顶部端面固定开设有与减震弹簧尺寸相适配的弹簧固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百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百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0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