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9029.5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8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仁;杨佳乐;蒋代军;王旭;王聪;肖洋;吴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2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居延娟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堆易滑区 综合治理 装置 | ||
1.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岩堆(1)上方的落石槽(4)和第一防护体(5),设置在岩堆(1)表面的主-子锚杆锚固系统以及设置在岩堆(1)坡趾上的桩板式挡土墙(7)和第二防护体(6),所述落石槽(4)兼顾截水沟作用,抑制雨水入渗岩堆-基岩接触面削减阻滑力,所述第一防护体(5)和第二防护体(6)由废旧钢轨、钢筋网和混凝土基础组成,均为落石防护装置,所述主-子锚杆锚固系统包括主锚杆(3)、子锚杆(2)、镀锌钢丝网(11)和主-子锚杆连接钢筋(10),包括在岩堆(1)的易滑区外,所述桩板式挡土墙(7)包括抗滑桩(71)、挡土板(72)、伸缩缝(73)和排水孔(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石槽(4)位于岩堆上方与基岩的接缝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体(5)由第一防护体立柱(51)、第一防护体横担(52)和第一防护体基础(53)组成,和落石槽(4)作为第一道屏障共同作用拦挡落石;第二防护体(6)由第二防护体钢筋网(61)、第二防护体立柱(62)和第二防护体基础(63)组成,设置在桩板式挡土墙(7)顶部,作为第二道屏障拦挡可能滚下的较大落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体立柱(51)和第一防护体横担(52)通过废旧钢轨焊接在一起,第二防护体钢筋网(61)通过废旧钢轨挂在第二防护体立柱(62)上,第一防护体基础(53)和第二防护体基础(63)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可利用混凝土做成杯形、锥形或阶梯形基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子锚杆锚固系统中的子锚杆(2)和主锚杆(3)采用预应力螺纹钢筋,子锚杆(2)采用梅花形布置,主锚杆(3)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处,通过主-子锚杆连接钢筋(10)与子锚杆(2)焊接在一起,主-子锚杆间距均为5m,主锚杆(3)钻孔至原基岩以下一定深度,将基岩作为持力层,子锚杆(2)钻孔至所在位置岩堆(1)的一半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子锚杆连接钢筋(10)采用φ6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71)为矩形桩,桩端穿过岩堆(1)至基岩一定深度,桩间距为6~1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74)内安装PVC排水管,在挡土板(72)上等间距布置,外倾5%的坡度以利于墙后岩堆中水分的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90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浇灌花篮的市政工程用道路隔离栏
- 下一篇:一种加速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