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9029.5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8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仁;杨佳乐;蒋代军;王旭;王聪;肖洋;吴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2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居延娟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堆易滑区 综合治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岩堆上方的落石槽和第一防护体,设置在岩堆表面的主‑子锚杆锚固系统以及设置在岩堆坡趾上的桩板式挡土墙和第二防护体,落石槽兼顾截水沟作用,抑制雨水入渗岩堆‑基岩接触面削减阻滑力,第一防护体和第二防护体由废旧钢轨、钢筋网和混凝土基础组成,均为落石防护装置,主‑子锚杆锚固系统包括主锚杆、子锚杆、镀锌钢丝网和主‑子锚杆连接钢筋,包括在岩堆的易滑区外,桩板式挡土墙包括抗滑桩、挡土板、伸缩缝和排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长短不同梅花形布置的主‑子锚杆避免了对岩堆深层次扰动,同时又达到了对岩堆本体的整体锚固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堆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岩堆是指岩石山坡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变成的岩石碎块、碎屑,经重力作用、雨水搬移到山坡上、山脚下而形成的一种松散堆积体。岩堆内部结构松散,空隙发育而导致自身稳定性差,上部岩堆与下部基岩由于岩体性质差异而导致二者抗剪强度存在明显不同,从而形成不连续面和软弱结构面。在连续降雨及地下水位上升的自然环境下,水分入渗接触面形成滑移面,上部岩堆沿着软弱结构面滑动,由岩堆失稳引发崩塌、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
岩堆在我国山区广泛分布,尤其西北地区更甚。随着我国公路铁路里程面向西北地区的进一步扩展,在岩堆分布的地段修筑路基,如何防治岩堆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灾害问题则变得尤为突出。对于岩堆的治理,现阶段主要采用以防为主的思路,规模较大及正在发育的岩堆,通常选择改线绕避为主,经济成本高且延误工期。对于已经稳定或者趋于稳定的岩堆,一般通过排水加修建抗滑桩、挡土墙等拦挡工程措施进行配合治理,但其治理效果却不尽人意,时有挡土墙变形失稳的工程问题发生。究其本质主要是未对岩堆本体进行有效的治理,但如果对岩堆进行大范围的注浆锚固,将锚杆钻孔均打入到基岩以下,必定会使岩堆更加松散破碎而造成人为的工程地质灾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通过长短不同梅花形布置的主-子锚杆避免了对岩堆深层次扰动,同时又达到了对岩堆本体的整体锚固目的,且通过设置的落石槽、第一、二防护体及桩板式挡土墙的综合防护,充分保证了岩堆易滑区的稳定,力求公路铁路及其附加交通设施能够安全稳定的保证上部车辆畅行,达到对岩堆“安全、经济、可靠”的治理理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岩堆易滑区的综合治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岩堆上方的落石槽和第一防护体,设置在岩堆表面的主-子锚杆锚固系统以及设置在岩堆坡趾上的桩板式挡土墙和第二防护体,所述落石槽兼顾截水沟作用,抑制雨水入渗岩堆-基岩接触面削减阻滑力,所述第一防护体和第二防护体由废旧钢轨、钢筋网和混凝土基础组成,均为落石防护装置,所述主-子锚杆锚固系统包括主锚杆、子锚杆、镀锌钢丝网和主-子锚杆连接钢筋,包括在岩堆的易滑区外,所述桩板式挡土墙包括抗滑桩、挡土板、伸缩缝和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落石槽位于岩堆上方与基岩的接缝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体由第一防护体立柱、第一防护体横担和第一防护体基础组成,和落石槽作为第一道屏障共同作用拦挡落石;第二防护体由第二防护体钢筋网、第二防护体立柱和第二防护体基础组成,设置在桩板式挡土墙7顶部,作为第二道屏障拦挡可能滚下的较大落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体立柱和第一防护体横担通过废旧钢轨焊接在一起,第二防护体钢筋网通过废旧钢轨挂在第二防护体立柱上,第一防护体基础和第二防护体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可利用混凝土做成杯形、锥形或阶梯形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主-子锚杆锚固系统中的子锚杆和主锚杆采用预应力螺纹钢筋,子锚杆采用梅花形布置,主锚杆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处,通过主-子锚杆连接钢筋与子锚杆焊接在一起,主-子锚杆间距均为5m,主锚杆钻孔至原基岩以下一定深度,将基岩作为持力层,子锚杆钻孔至所在位置岩堆1的一半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9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浇灌花篮的市政工程用道路隔离栏
- 下一篇:一种加速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