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3632.0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0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02 | 分类号: | F02D9/02;F02D9/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刘玉凡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控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针对目前常用的提升排气温度的装置及方法在发动机部分负荷工作时所造成的热负荷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它主要包括:进气总管,第一进气管路,第二进气管路及可调节控制元件;位于第一进气管路、第二进气管路、进气总管相互连接形成了管路交汇处,通过切换控制调节第一、二组气缸的进气量,并切换控制调节第一、二组气缸的喷油量,不断交换第一组气缸和第二组气缸负荷率,保持发动机内部各气缸的热负荷均匀,增加发动机的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及法规,商用车用柴油机都采取了后处理技术来降低油耗及排放。无论是采取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还是柴油颗粒过滤器(DPF)路线,其后处理装置在排气温度较低时都存在性能不佳的问题。 SCR系统只有在排气温度达到300℃以上时才能正常工作,DPF常借助柴油氧化催化器(DOC)装置使排气温度升至再生温度,但DOC本身需要在排气温度250℃左右才能开始工作。柴油机小负荷工况排气温度常小于200℃,此时缸内空气多处于过剩状态,存在缸内燃烧温度低、机械效率较低,燃油消耗率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发动机排气温度,发动机排气热管理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常用的排气提温方式往往油耗高。专利CN109681332A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升温装置,相对目前常用的提升排气温度的方法,该装置实现喷射的燃油在缸内以较高的热效率进行燃烧,且仅有少量新鲜空气经过进气节流阀发生了节流损失,因而燃油消耗量更少。但是现有进气控制装置在发动机部分负荷工作时,会造成发动机热负荷不均匀,发动机各缸热负荷强度不均匀,这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会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通过切换控制调节第一、二组气缸的进气量,并切换控制调节第一、二组气缸的喷油量,不断交换第一组气缸和第二组气缸的负荷率,保持发动机内部各缸热负荷的均匀性,增加发动机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气控制阀系统主要包括进气总管1,第一进气管路2,第二进气管路3及可调节控制元件5;所述第一进气管路2、第二进气管路3、进气总管1相互连接构成了管路交汇处4;所述第一进气管路2的出口与发动机第一组气缸12的进气歧管相连通,进口连接在管路交汇处4;所述第二进气管路3的出口和发动机第二组气缸13的进气歧管相连通,进口连接在管路交汇处4;所述进气总管1输入的新鲜空气经过发动机的管路交汇处4分别流向第一组气缸12、第二组气缸13的进气歧管。
所述的管路交汇处4上设置有调节流入进气管路中空气流量的可调节控制元件5,所述可调节控制元件5与具有凸出结构的隔板6配合可调节控制元件的接触区域;所述隔板6固定于管路交汇处4内壁上,无相对运动;所述可调节控制元件5通过摆动轴线7连接于隔板6上配合使用产生相对摆动运动。
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5属于一种阀结构,可以围绕相对进气的流动方向产生横向摆动,横向摆动角度的大小由阀芯驱动杆8驱动摆动轴线7旋转角度的大小决定;
所述的可调节控制元件5是一种蝶型阀,阀芯为半片状结构;
所述的摆动轴线7位于进气总管1的出口处,或管路交汇处4的区域内;所述摆动轴线7相对第一、二进气管路轴线垂直进行安装。
所述的阀芯驱动杆8驱动可调节控制元件5转动到所述进气总管1出口处靠近第一进气管路2一侧的内壁面位置,所述可调节控制元件5和凸出轮廓结构隔板6共同作用封闭第一进气管路2,所述进气总管1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路3 将会全部连通;
所述的阀芯驱动杆8驱动可调节控制元件5转动到所述进气总管1出口处靠近第二进气管路3一侧的内壁面位置,所述可调节控制元件5和凸出轮廓结构隔板6共同作用封闭第二进气管路3,所述进气总管1与所述第一进气管路2 全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3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顶升块加工生产用的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畜牧兽医用给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