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3109.6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3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川马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85;G01R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电流 测试 机构 | ||
1.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装设在固定架(1)上方的驱动装置(2),与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的升降模组(3),装设在固定架(1)一侧用于使驱动装置(2)与升降模组(3)保持相对静止的侧向顶紧组件(4),装设在固定架(1)一侧的探针测试组件(5),所述升降模组(3)用于承载电池模组的各个极耳并带动极耳与探针测试组件(5)相接触从而进行导通测试,所述升降模组(3)包括至少两个升降组件(31),每两个所述升降组件(31)间通过连接柱(6)固定连接,靠近驱动装置(2)一侧的升降组件(31)与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所述探针测试组件(5)包括装设在固定架(1)一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51),装设在固定板(51)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探针安装座(52),装设在固定板(51)下端固定连接的第二探针安装座(55),装设在第一探针安装座(52)和第二探针安装座(55)之间与固定板(51)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串联组件(53),所述串联组件(53)用于将电池模组内各个电池的极耳串联成一体形成导通连接,所述串联组件(53)包括与固定板(51)固定连接的转接座(531),装设转接座(531)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三探针安装座(532),装设在转接座(531)另一侧固定连接的第四探针安装座(533),所述第一探针安装座(52)、第二探针安装座(55)、第三探针安装座(532)和第四探针安装座(533)上分别装设有若干的探针(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1)包括与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的安装板(313),装设在安装板(313)下方固定连接的极耳垫板(314),装设在极耳垫板(314)一侧固定连接的极耳导向块(315),分别装设在安装板(313)两侧固定连接的导向柱(316),套设在导向柱(316)上滑动连接的直线轴承(317),所述直线轴承(317)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装设在固定架(1)上方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21)和第三气缸(22),分别与第二气缸(21)和第三气缸(22)传动连接的气缸转接板(23),所述气缸转接板(23)通过立柱(24)与安装板(3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顶紧组件(4)包括装设在固定架(1)上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41),与第一气缸(41)传动连接的顶块(42),装设在驱动装置(2)上固定连接的固定柱(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54)为十触点回弹式镀金探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安装座(52)、第二探针安装座(55)、第三探针安装座(532)和第四探针安装座(533)上分别装设有六个探针(5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组(3)包括六个升降组件(31),所述第一探针安装座(52)与第二探针安装座(55)之间装设有与固定板(51)固定连接的五个串联组件(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电流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包括底板(11),装设在底板(11)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立板(12),装设在底板(11)另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二立板(13),装设在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的顶端分别与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固定连接的顶板(14),装设在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之间分别与第一立板(12)和第二立板(13)固定连接的五块横板(15),所述驱动装置(2)装设在顶板(14)上,所述直线轴承(317)装设在横板(15)的两侧与横板(15)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川马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川马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31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塑制品冲剪模具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