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48202.4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7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竟菁;张鹏飞;张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荷塘探索国际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3B23/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于妙卓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肢体 康复训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支具和下支具,上支具和下支具可相互转动连接,驱动组件的固定部与上支具或下支具之一连接,其输出部与上支具或下支具另一连接,控制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控制输出部相对固定部动作,带动上支具相对下支具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支具和下支具相互转动实现对肢体的康复训练,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且可将上支具和下支具折叠,便于收纳和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偏瘫患者治疗中,肢体在术后长时间不动,会引起膝肢体粘连,更有甚者,会引起膝肢体僵硬。
传统方法是人为辅助患者进行肢体屈伸动作,但这种方法使得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长时间劳动后,医护人员的力度、角度等达不到要求,使得治疗效果差。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以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使用CPM肢体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护理器对患者进行治疗,CPM肢体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护理器简称CPM机,主要包括支座和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固定部与滑动部相互转动连接,固定部与支座连接,滑动部与支座滑动连接,随滑动部前后滑动,固定部与滑动部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在使用时,患者将腿置于转动机构上,以满足卧床患者术后恢复期病员做上下四肢的伸直、屈曲运动。
但是,所述滑动部具有较长行程,因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支座的体积大,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CPM机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上支具和下支具,上支具和下支具可相互转动连接,驱动组件的固定部与上支具或下支具之一连接,其输出部与上支具或下支具另一连接,控制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控制输出部相对固定部动作,带动上支具相对下支具转动。
上支具的一端设有第一盘体,下支具的一端设有第二盘体,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一上设有转动槽,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中另一上设有在转动槽内转动的转动凸起。
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一上设有转动孔,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中另一上设有在插入转动孔内的可在转动孔内转动的孔内凸起。
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一为n字形,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另一插入到n字形两侧壁之间,n字形的其中一侧壁上设有转动槽,n字形的其中另一侧壁上设有转动孔。
第二盘体上设有转动凸起,输出部与第二盘体连接,输出部的端部设有多个连接柱,转动凸起上对应连接柱设置有连接槽。
第一盘体的朝向驱动组件的侧壁上安装有限位槽限位凸起,固定部上设有限位凸起或限位槽,输出部与第二盘体连接时限位凸起插入限位槽内。
固定部上设有平行于输出部的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侧壁设有向限位凸起内侧凹陷的卡接槽,第一盘体上设有插入卡接槽内以固定限位凸起的滑动卡扣。
滑动卡扣可朝向或远离限位凸起的设置在第一盘体上,滑动卡扣与驱动滑动卡扣朝向限位凸起方向移动的偏压件连接。
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为输出部,驱动电机的外壳体上具有或安装有固定部。
控制组件包括与驱动组件连接的控制模块,和与驱动组件和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包括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采集上支具和下支具之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荷塘探索国际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荷塘探索国际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48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外防护网片模数
- 下一篇:一种防静电劳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