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3579.9 | 申请日: | 202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0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容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8 | 分类号: | F01P11/08;F02F1/24;F02F7/00;F01M1/02;F01M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浩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6 | 代理人: | 张金昂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外置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包括汽缸体、汽缸头、曲轴箱和油底壳,气缸体设置于曲轴箱上方,汽缸头设置于汽缸体上方,油底壳位于发动机本体的底端;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本体在迎风面设有外置散热管,汽缸头设置有润滑油输出油道孔,润滑油输出油道孔与外置散热管的一端相连接,曲轴箱设有润滑油回流孔,外置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润滑油回流孔相连接,气缸头内部设有用于阻隔润滑油回流到油底壳的隔油挡板。通过在发动机迎风面设置外置散热管,令润滑油途径散热管进行降温,不再从发动机内部的链条腔回落到油底壳,能够更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热负荷,降低发动机的噪音,提升发动机耐久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摩托车出口是各主机厂主要销售市场,在某些市场摩托车使用环境相当恶劣,环境温度较高(如非洲市场),摩托车在该市场上使用导致发动机热负荷过高,热负荷过高一直是困扰各主机厂的主要问题,热负荷过高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噪音增大,另机油不仅消耗量增大,且热负荷过高后机油润滑效果降低,最终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
发动机热负荷是由气缸头燃烧室点燃做功产生的热负荷,风冷发动机一个是靠行驶时迎面风吹散热片进行散热,另是润滑油循环流动进行降温散热。但现有润滑油路中,润滑油从发动机内部的链条腔回落到油底壳,润滑油始终在气缸体、气缸头内循环,润滑油温度过高,且散热慢,达不到发动机整体热负荷降低的效果,还影响润滑效果,噪音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对发动机润滑油道布置重新设计,使原本在机体内部回流的润滑油引到机体外部进行散热,实现快速降温,从而降低发动机热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包括汽缸体、汽缸头、曲轴箱和油底壳,所述汽缸体设置于所述曲轴箱上方,所述汽缸头设置于所述汽缸体上方,所述油底壳位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底端;所述发动机本体在迎风面设有外置散热管,所述汽缸头设置有润滑油输出油道孔,所述润滑油输出油道孔与所述外置散热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曲轴箱设有润滑油回流孔,所述外置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回流孔相连接,所述汽缸头内部设有用于阻隔润滑油回流到所述油底壳的隔油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曲轴箱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的顶端为水平面,所述外置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回流孔通过所述安装凸台连接。由于曲轴箱外表面为曲面,凸台的水平设计降低了外置散热管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散热管与所述润滑油输出油道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散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回流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提高散热管密封性,防止润滑油渗漏。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散热管为弯折状,弯折设计可让散热面积尽量增大,且折弯后润滑油流速减慢,令润滑油途径所述散热管快速散热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散热管由多条纵向直管、90°弯头和横向直管依次连接,形成迂回弯折结构。可根椐发动机型号选取合适长度的直管进行组装,不需要用专用成型模具进行成型,降低生产成本,且维修、更换和清洗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置散热管为铜件,铜的材质具有导热快的特点,提高冷风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根据润滑油作用特点,对发动机润滑油油道布置重新设计,通过在发动机迎风面设置外置散热管,令润滑油途径散热管进行降温,不再从发动机内部的链条腔回落到油底壳,能够更有效的降低发动机热负荷,降低发动机的噪音,提升发动机耐久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豪进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3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石膏线模具制作的自动加料刮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钛渣冶炼炉用冷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