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71412.5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9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邵飞达;宋思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B60R2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人 小腿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包括小腿保护梁、水箱下横梁,以及连接小腿保护梁和水箱下横梁的至少两个连接板;连接板沿水箱下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且相对于中心部对称设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撑板,撑板为弧形板,每一撑板的一端与小腿保护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并且撑板相对于小腿保护梁的中心部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小腿保护梁各区域获得均衡的支撑力,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可以碰撞时,小腿保护梁可以促使小腿沿碰撞点旋转,有效防止行人小腿发生弯曲变形,减少对行人小腿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包括该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升,对汽车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不光是要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同时也要保护车外行人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对车外行人伤害。目前,在汽车结构设计中,普遍设计了相关结构来保护行人的安全。其中包括防止行人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小腿出现过大弯折而骨折的结构。
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小腿首先与前保险杠发生直接碰撞,胫骨承受直接的碰撞力,由于股骨运动的延迟,进而导致膝关节区域在承受弯曲载荷的同时还承受剪切载荷。针对该问题,在汽车前保险杠下设计了小腿保护梁结构,用于降低膝盖弯曲角,当与行人小腿撞击时形成有效支撑并使小腿下半部分绕小腿保护梁顺时针偏转达到减小膝部弯曲角的目的,从而防止小腿发生弯曲变形,减小对小腿的碰撞损伤。并且小腿保护梁结构加大前保险杠的接触面积,可以导向人体倒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卷入车底。保险杠有小腿保护梁的支撑,发生变形较小,保证保险杠对行人小腿的支撑作用。现有小腿保护梁通过两个连接板与汽车相连,小腿保护梁与连接板连接点得到连接板的支撑,但连接点以外的区域较大,造成小腿保护梁各点支撑力不均;当行人和汽车相撞时,容易使小腿保护梁发生位移或变形,不利于对行人小腿部的弯折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小腿保护梁各点支撑力不均,不利于对行人小腿部的弯折保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小腿保护梁各区域获得均衡的支撑力,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小腿保护梁可以促使小腿沿碰撞点旋转,有效防止行人小腿发生弯曲变形,减少对行人小腿的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包括小腿保护梁、水箱下横梁,以及连接小腿保护梁和水箱下横梁的至少两个连接板。小腿保护梁沿小腿保护梁的长度方向具有中心部,其中,在小腿保护梁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中心部的一侧的小腿保护梁部分定义为第一保护梁部分,位于中心部的另一侧的小腿保护梁部分定义为第二保护梁部分。
至少两个连接板沿水箱下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并沿小腿保护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中心部的两侧的第一保护梁部分和第二保护梁部分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连接板,且分别连接于第一保护梁部分和第二保护梁部分的连接板相对于中心部对称设置。
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撑板,撑板为弧形板,位于中心部的两侧的第一保护梁部分和第二保护梁部分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撑板,且每一撑板的一端与小腿保护梁固定连接,撑板的另一端与相邻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并且,分别连接于第一保护梁部分和第二保护梁部分的撑板相对于小腿保护梁的中心部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相对于小腿保护梁中心部对称的连接板和连接连接板与小腿保护梁的撑板,可以保证小腿保护梁支撑结构各区域受力均衡,使小腿保护梁性能稳定。在汽车前保险杠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小腿保护梁可以促使小腿沿碰撞点旋转,有效防止行人小腿发生弯曲变形,减少对行人小腿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连接板为2-8个;撑板为2-16个。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合理小腿保护梁连接板及撑板数量范围内,通过设计具体地数量,来保证小腿保护梁支撑结构各区域受力均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摩登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1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