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15911.X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8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尉亮;邹诗琦;刘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宇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500 江西省九***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电动车 | ||
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轮、后轮、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折叠组件、底盘、座椅组件、车把支撑杆和车把;两组折叠组件转动范围为水平到竖直之间,折叠组件与底盘前后端铰接;第一支撑机构与折叠组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上端与车把支撑杆下端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下端与前轮转动连接;前轮具有锁紧机构;车把支撑杆上端与车把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上端与第二折叠组件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下端与后轮转动连接;后轮具有锁紧机构;座椅组件设置在第二折叠组件上;第二支撑机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底盘空腔底设有电源;电源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电动车折叠简单,折叠后仍然能够移动,且折叠后底盘还能放置东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又称“电瓶车”,电动车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但目前大多电动车都不能折叠,又因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也不便于携带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叠电动车,可轻松进行折叠来减小占地面积,同时折叠后移动方便。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折叠电动车,包括前轮、后轮、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折叠组件、底盘、座椅组件、车把支撑杆和车把;
折叠组件转动范围为水平到竖直之间,折叠组件包括位于电动车前部的第一折叠组件和位于电动车后部的第二折叠组件,第一折叠组件与底盘前端铰接,第二折叠组件与底盘后端铰接,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关于底盘对称;底盘为方形的空腔结构;
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折叠组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上端穿过第一折叠组件开设的竖直孔并伸出第一折叠组件上方,第一支撑机构下端与前轮转动连接;前轮具有锁紧机构;车把支撑杆下端与第一支撑机构连接,车把支撑杆上端与车把连接;
第二支撑机构上端与第二折叠组件连接,第二支撑机构下端与后轮转动连接;后轮具有锁紧机构;座椅组件设置在第二折叠组件上;
第二支撑机构底部设有驱动后轮转动的驱动电机;底盘的空腔底部设有电源;电源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电动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组件竖直且不与地面接触,前轮和后轮与地面接触。
优选的,折叠组件包括平板、限位板、限位杆、限位环、固定环、限位块、弹簧、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和锁链;
底盘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在底盘的前端面、后端面和空腔内壁上均形成开口;在第一折叠组件中:限位板设置在底盘的前端上部;平板与底盘前端铰接,平板上端面与限位板下端面贴合,平板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在平板前后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限位杆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并伸入底盘的空腔内,限位杆另一端与限位块连接;限位块后端面与平板前端面贴合,限位块前端面上设有拉环;限位环设置在限位杆外周;固定环套设在限位杆上,固定环与限位杆滑动连接,固定环外周壁与第二通孔内周壁连接;弹簧套设在限位杆外周,弹簧一端抵靠在固定环上,弹簧另一端抵靠在限位环上,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第一限位柱垂直设置在平板的侧面上;第二限位柱垂直设置在底盘的侧面上;锁链其中两环分别套在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锁链处于伸直状态;第一限位柱远离平板的端面上设有挡板。
优选的,座椅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坐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宇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宇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15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化气精制脱硫醇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封闭式角度编码器外壳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