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多模式行走底盘的移动式搬运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0061.9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8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宇;马乾鑫;段松岭;张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弗曼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54 | 分类号: | B60P1/54;B25J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式 行走 底盘 移动式 搬运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模式行走底盘的移动式搬运平台。所述基于多模式行走底盘的移动式搬运平台主要由多模式行走底盘车、安装在多模式行走底盘车上方的机台、固定在机台上方的助力平衡臂以及设置在助力平衡臂末端的抓取工装构成。所述多模式行走底盘车具有直行、横行、斜行、原地回转、前(后)摆懂等多种行走模式。工人通过抓取工装上的按钮控制助力平衡臂以及抓取工装,将摆放在多模式行走底盘车上的大件物料移载或搬运到指定的位置。特别适用于室内狭小空间内的大件物料(超过单个工人能够手动提起的重量)的搬运,相比室内天车和叉车,灵活多变,且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运输移载平台,具体是一种移动式的搬运平台,更进一步说是一种基于多模式行走底盘的移动式搬运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4.0概念的普及以及诸多生产型企业对自动化系统的重视,机器人替人的概念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机器人替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械、电子、光学以及图形学等技术领域。广义上讲,能替代人工劳作的设备或者系统统称为机器人,机器人替人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多的体现在节省劳动力上,减轻工人作业强度,对产品的品质有更好的保证。
目前,工厂内大件物料的搬运,一般情况下室外转运借助叉车,室内转运借助天车。无论借助叉车还是天车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么一次性转运的物料较少,要么要二次甚至三次转运才能将物料转运到指定的位置。比如:泵车是常见的混凝土施工设备,我国泵车行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目前,泵车臂架的装配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多个销轴通过人工吊装、对位、翻转,敲砸的方式完成。单个销轴的重量超过 50kg(大小不一),其转运是通过叉车将整个栈板的销轴运输到装配车间的指定临时仓库,然后根据需要人工利用车间的天车逐个吊起销轴进行装配,效率极低,劳作强度极高,迫切提高自动化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的基于多模式行走底盘的移动式搬运平台,替代叉车和天车,将大件物料从一个地方快捷高效的转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上下料借助其上的助力平衡臂,高效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基于多模式行走底盘的移动式搬运平台主要由: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固定在多模式行走底盘车 1上面的机台2、固定在机台2上面的助力平衡臂3以及设置在助力平衡臂3末端的抓取工装4构成;所述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的下方设置有不少于一对悬挂11、上方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物料存储位12;所述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具备如下所述行走模式:
A直行模式:
通过悬挂11的自身转向模式,将所有悬挂11中的车轮轴线保持横向平行,通过悬挂11的行走模式,实现整个车辆的向前直行或向后直行;
B横行模式:
通过悬挂11的自身转向模式,将所有悬挂11中的车轮的轴线保持纵向平行,通过悬挂11的行走模式,实现整个车辆的横行;
C斜行模式:
通过悬挂11的自身转向模式,将所有悬挂11中的车轮的轴线保持平行,且相对车身长度方向保持一定角度,通过悬挂11的行走模式,实现整个车辆的向左前(右前)斜行或向右后(左后)斜行;
D原地回转模式:
通过悬挂11的自身转向模式,将所有悬挂11中的车轮的轴线相交于整车中心点,通过悬挂11的行走模式,则整车绕该交点原地转动;
E前(后)摆动模式:
通过悬挂11的自身转向模式,将所有悬挂11中的车轮的轴线相交于整车的尾(头)部的某一点,通过悬挂11的行走模式,则实现整个车辆的前(后)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弗曼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弗曼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00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