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3672.9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9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博坤;钟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博坤;钟文锋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2;F16F9/34;F16F9/36;F16F9/43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章乐文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钢球式 双向 汽车 减震器 | ||
1.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包括有缸筒,所述缸筒设有一端开口的内腔另一端设有安装环,所述内腔中安装有活塞杆,内腔底部安装有下堵头组件,活塞杆与缸筒连接处安装有上堵头组件,所述活塞杆伸入内腔一端的端部安装有与活塞杆联动设置的活塞组件,所述内腔中安装有可沿内腔活动的浮子组件,所述浮子组件与下堵头组件之间形成气腔,气腔中安装有充气阀,所述活塞组件与浮子组件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上堵头组件与活塞组件之间形成第一油腔,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内充满减震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内设置有钢球式双向阀结构,所述钢球式双向阀包括有当活塞杆下行时促使减震油从第二腔体流入第一腔体的第一钢球式过油阀结构及当活塞杆上行时促使减震油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的第二钢球式过油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有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内设有平行且互不连通的第一安装腔及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一端通过第一放油孔与活塞本体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一出油孔与活塞本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一端通过第二放油孔与活塞本体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油孔与活塞本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中设置有中空的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二安装腔中设置有中空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钢球式过油阀结构包括有第一弹簧座中部经搓细加工形成的第一限位细颈,所述第一弹簧座在第一限位细颈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第一过油孔,靠近第一放油孔一端的第一过油孔为第一上过油孔,靠近第一出油孔一端的第一过油孔为第一下过油孔,第一上过油孔及第二下过油孔的横截面积分别大于第一放油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弹簧座内在第一限位细颈与第一放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限位细颈相抵另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第一放油孔外径的第一钢珠,所述第一放油孔处设置有第一钢珠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钢球式过油阀结构包括有第二弹簧座中部经搓细加工形成的第二限位细颈,所述第二弹簧座在第二限位细颈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第二过油孔,靠近第二放油孔一端的第二过油孔为第二上过油孔,靠近第二出油孔一端的第二过油孔为第二下过油孔,第二上过油孔及第二下过油孔的横截面积分别大于第二放油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弹簧座内在第二限位细颈与第二放油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限位细颈相抵另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第二放油孔外径的第二钢珠,所述第二放油孔处设置有第二钢珠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珠限位结构包括有第一安装腔朝向第一放油孔一端设置与第一钢珠形状一致的第一钢珠容置孔,所述第一钢珠容置孔靠近第一放油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一端连接第一钢珠容置孔另一端连接第一放油孔,所述第二钢珠限位结构包括有第二安装腔朝向第二放油孔一端设置与第二钢珠形状一致的第二钢珠容置孔,所述第二钢珠容置孔靠近第二放油孔的一端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一端连接第二钢珠容置孔另一端连接第二放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均为金属空心圆管,第一弹簧座两端经翻边加工形成第一上翻边和第一下翻边,第二弹簧座两端经翻边加工形成第二上翻边和第二下翻边,第一弹簧座通过第一上翻边和第一下翻边限位于第一安装腔中,第二弹簧座通过第二上翻边和第二下翻边限位于第二安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本体中部与缸筒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活塞本体中部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安装有第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钢球式双向阀的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堵头组件包括有下堵头本体,所述下堵头本体一端设有注气腔,所述下堵头本体内开设有一端与注气腔连通另一端与气腔连通的注气通道,所述注气通道与气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博坤;钟文锋,未经孙博坤;钟文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36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站监控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频电磁感应直热压机加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