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传动比转向器齿轮齿条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6317.7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2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格尔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F16H19/04;F16H55/17;F16H55/26;F16H5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比 转向器 齿轮 齿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传动比转向器齿轮齿条副,包括相互啮合的变节距齿条以及齿轮,其中变节距齿条上设有一排啮合齿,该啮合齿包括低传动比段、高传动比段以及过渡段;其中过渡段设于高传动比段与低传动比段之间,高传动比段中,齿槽夹角为70‑82°,低传动比段中,齿槽夹角为35‑45°;通过调整变节距齿条上齿槽夹角分布,从而改变齿条节线位置,进而使得齿轮在变节距齿条上的啮合传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传动比发生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变传动比齿轮齿条副使得车辆个性化转向驾驶风格变得可能,并实现转向器在高速驾驶与低速驾驶上,驾驶舒适性与功能性的协调统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传动比转向器齿轮齿条副。
背景技术
在整个汽车转向器市场,目前EPS转向器已成为主流转向器:这对于满足人们对于汽车驾驶的个性化要求变得可能。随着经济与技术水平发展,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EPS转向器趋于成熟,国内市场逐渐壮大起来。但是这些主流转向器传动比为一个定值,对不同转向区段的转向响应灵敏度有较高要求的专业人士以及包括我们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与汽车驾驶的安全、舒适或运动、灵敏有一定要求人士,变传动比转向器的出现使得在一辆车上实现个性化转向驾驶风格变得可能。目前定比转向器存在设计选择传动比较小时,虽然保证了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与安全,但是汽车在低速大转角时比较迟钝;相反,传动比选择大点,虽然提升了低速大转角的灵活性,但在高速行驶时会出现方向把控过于灵敏的不安全因素。由此,目前定比的转向器在高速与低速上的驾驶舒适性与功能性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很需要设计一种在不同行驶状况下都能适应的转向系统,也就是变传动比转向器。
其实变速比转向器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就有这种设计,首先是出现在专业的赛车上,由于汽车转向器是安全件,要在一个转向器中在不同转向段内实现不同转向比,当时关键零件的设计开发与生产是小范围严控的,其零件的价格同样是天价,普通汽车不可能承受得起,到目前为止VGR转向齿轮齿条副(Variable gear ratio=VGR齿条)的关键设计还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大企业手里,国内的自主开发也就在最近二年开始研究开发。其中关键的零件就是传动齿轮齿条副,这种通过固定模数齿轮加变节距齿条,实现方向盘在相同的转角变化量下在不同转角区域实现不同的转角比,使得实际转角产生变大或变小,从而更好地适应低速与高速行驶的安全与操控需要。目前主要以欧美系MVO生产为主,在高档车及赛车上运用很广泛,日系代表JTEKT也是采购MVO公司生产的温锻成型变节距齿条毛坯;这二年国内车企的部分量产车也有应用。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腾飞,对汽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以及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变节距转向器是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潜在市场巨大。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变节距齿条迫在眉睫,变传动比转向器在国内乘用车上必定会被广泛推广及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变传动比转向器齿轮齿条副,用于解决定传动比转向器在低速行驶过程中转动灵活性差以及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转向灵敏导致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变传动比转向器齿轮齿条副,包括相互啮合的变节距齿条以及齿轮,所述的变节距齿条上设有一排啮合齿,所述的啮合齿包括低传动比段、高传动比段以及过渡段;
所述的过渡段设于高传动比段与低传动比段之间;
所述的高传动比段中,齿槽夹角为70-82°;
所述的低传动比段中,齿槽夹角为35-45°;
通过调整变节距齿条上齿槽夹角分布,从而改变齿条节线位置,进而使得齿轮在变节距齿条上的啮合传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传动比发生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的低传动比段设于一排啮合齿的中间,所述的过渡段、高传动比段依次对称布设于低传动比段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尔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尔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63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漂浮物地面收集系统及收集单元
- 下一篇:刀具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