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纺丝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55134.1 | 申请日: | 2020-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20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樊慧斌;杜祎新;张志刚;昝丽琴;朱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253 | 分类号: | D01D5/253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纺丝 组件 | ||
1.一种蜂窝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1),在该壳体(1)上自壳体(1)的前方至后方分布有横向间隔排列的复数排并且每排有数量相等位置对应以及各自独立的形状及大小相同的复数个喷丝机构腔(11);与所述喷丝机构腔(11)的数量相等的喷丝机构(2),该喷丝机构(2)设置在喷丝机构腔(11)内;一壳体盖(3),该壳体盖(3)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并且由壳体盖(3)将所述喷丝机构(2)限定在所述喷丝机构腔(11)内,在壳体盖(3)上以平行于壳体盖(3)的长度方向的状态开设有数量与所述喷丝机构腔(11)的排数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纺丝熔体引入通道(31);在每一条纺丝熔体引入通道(31)上并且在对应所述喷丝机构(2)的顶部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将由纺丝熔体引入通道(31)引入的纺丝熔体分送给所述喷丝机构(2)的通道纺丝熔体分流孔(311),其中,所述纺丝熔体引入通道(31)的纺丝熔体右端端口(312)与外界相通,而纺丝熔体引入通道(31)的右端是封闭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机构腔(11)的腔壁的下部并且围绕腔壁的四周构成有一喷丝板支撑托台(111),在该喷丝板支撑托台(111)上设置有一喷丝板密封垫圈(1111),所述的喷丝机构(2)支承在喷丝板密封垫圈(1111)上,在开设于所述壳体盖(3)上的所述纺丝熔体引入通道(31)的纺丝熔体右端端口(312)的位置嵌设有一纺丝熔体右端端口密封圈(3121);所述壳体(1)以及所述壳体盖(3)均为矩形体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丝机构(2)包括喷丝板(21)、纺丝熔体分配盘(22)、下过滤网(23)、过滤砂层(24)、上过滤网(25)和压盖(26),喷丝板(21)设置在所述喷丝机构腔(11)内并且支承在所述喷丝板密封垫圈(1111)上,在该喷丝板(21)上开设有一组喷丝孔(211),该组喷丝孔(211)自喷丝板(21)的上部贯通至底部,纺丝熔体分配盘(22)叠置在喷丝板(21)的上方并且在该纺丝熔体分配盘(22)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分配盘熔体分配孔(221),该分配盘熔体分配孔(221)自纺丝熔体分配盘(22)的上部贯通至底部并且与所述的一组喷丝孔(211)相通,下过滤网(23)铺置在纺丝熔体分配盘(22)上,过滤砂层(24)铺置在下过滤网(23)上,上过滤网(25)铺置在过滤砂层(24)的上部,压盖(26)在对应于上过滤网(25)的上方的位置支承在喷丝机构腔(11)的上部,并且在该压盖(26)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自压盖(26)的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的压盖熔体引入孔(261),所述的纺丝熔体分流孔(311)与该压盖熔体引入孔(261)相对应并且相通;设置在横向间隔排列的同一排上的各喷丝机构腔(11)内的所述喷丝板(21)上的所述一组喷丝孔(211)的形状是相同的,而设置在相邻排上的喷丝机构腔(11)内的喷丝板(21)上的一组喷丝孔(211)的形状是彼此相同或相异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板(21)的下部外壁上构成有一喷丝板密封垫圈配合支承腔(212),该喷丝板密封垫圈配合支承腔(212)支承在所述喷丝板密封垫圈(1111)上;在喷丝板(21)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喷丝板熔料腔(213),所述纺丝熔体分配盘(22)的下部支承在该喷丝板熔料腔(2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机构腔(11)的上部的腔壁上并且围绕腔壁的四周构成有一压盖支承托台(112),对应于该压盖支承托台(112)的上方的区域构成为压盖容纳腔(113),所述的压盖(26)在对应于压盖容纳腔(113)的位置支承在压盖支承托台(1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窝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盖(26)的上表面构成有一压盖密封圈腔(262),在压盖密封圈腔(262)上设有一压盖密封圈(2621),当所述壳体盖(3)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时,该壳体盖(3)朝向下的一侧与压盖密封圈(2621)密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551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康复科用腿部康复装置
- 下一篇:多组份纤维用的纺丝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