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I防疲劳驾驶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2388.6 | 申请日: | 202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3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梁毓树;颜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鱼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周雪峰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i 疲劳 驾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AI防疲劳驾驶仪,至少包括防疲劳驾驶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减震底座以及真空吸爪,防疲劳驾驶装置的下方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位置调节装置的下方固定有减震底座,减震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真空吸爪,减震底座的内部为减震腔,减震腔的两侧内壁皆向内延伸出凸块,凸块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柱,弹簧柱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扇形板,扇形板的中心处铰接在减震底座的内壁上,扇形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顶部铰接有弧形板,弧形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在防疲劳驾驶装置的下方设置了减震底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外部震动对防疲劳驾驶装置的影响,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驾驶的技术领域,具体是AI防疲劳驾驶仪。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长时间驾驶汽车,驾驶人员活动范围不大,容易产生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不能正常的安全驾驶,具有交通安全隐患,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无法预知的伤害。
公开号为CN203020179U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防疲劳驾驶装置,通过摄像头直接对准驾驶员的面部,摄像头连接一单片机,单片机上连接有语音提示器,从而可以在驾驶中及时提醒驾驶员休息。可以有效的防止驾驶员连续驾车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疲劳驾驶。然而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上时,可能导致该装置不断震动,进而使摄像头无法准确对准驾驶员的面部,使得面部读取产生偏差,使该装置无法正常行使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AI防疲劳驾驶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AI防疲劳驾驶仪,至少包括防疲劳驾驶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减震底座以及真空吸爪,所述防疲劳驾驶装置的下方设置有位置调节装置,所述位置调节装置的下方固定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的下方设置有真空吸爪,所述减震底座的内部为减震腔,所述减震腔的两侧内壁皆向内延伸出凸块,所述凸块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的中心处铰接在减震底座的内壁上,所述扇形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铰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块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可沿滑槽进行直线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在弧形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至少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上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位置对称的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减速电机,所述转杆上穿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一端固定在防疲劳驾驶装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疲劳驾驶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导光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在防疲劳驾驶装置的下方设置了减震底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外部震动对防疲劳驾驶装置的影响,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AI防疲劳驾驶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疲劳驾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未经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2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古型火种灯
- 下一篇:一种电力监控通信设备用安全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