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轮毂、车轮及其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6717.4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9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升;丁伟;嵇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9/00 | 分类号: | B60B9/00;B60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徐升升;张颖玲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轮毂 车轮 及其 车辆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震轮毂、车轮及车辆,所述轮毂包括:车轴轮毂,外缘设置有至少一第一传动定位件;轮辋,围设于车轴轮毂外;轮辋的内缘设置有至少一第二传动定位件;轴承支撑架,套设于车轴轮毂外围而置于车轴轮毂与轮辋之间;轴承支撑架的环形部的不同弧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置孔;第一传动定位件中至少之一插设于至少两个容置孔中的至少之一中,第二传动定位件中至少之一插设于至少两个容置孔中的至少另一中;形变轮辐,形变轮辐的第一端固定于车轴轮毂上,形变轮辐的第二端固定于轮辋上;轮辋相对于车轴轮毂具有位移时,形变轮辐具有与位移对应的变形;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于车轴轮毂上,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于轮辋上。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减震轮毂、车轮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中的车轮的轮毂一般为刚性零件,这种刚性轮毂虽然能够承担轮胎与车辆车身之间载荷的传递,但缺点也很明显,其自身无法有效减缓冲击,即仅能依靠车轮中轮胎来减缓冲击,对于电动车、自行车、滑板车等车辆而言,仅由轮胎减缓冲击对坐乘舒适度而言还远远不够,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坐乘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轮毂、车轮及其车辆,通过在车轴轮毂和轮辋之间设置传动动力的轴承支撑架,以及能缓冲冲击的形变轮辐及弹性连接件,从而使减震轮毂能有效减缓冲击,提高坐乘舒适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轮毂,包括:
车轴轮毂,外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传动定位件;
轮辋,围设于所述车轴轮毂外;所述轮辋的内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传动定位件;
轴承支撑架,为环形结构,套设于所述车轴轮毂外围而置于所述车轴轮毂与所述轮辋之间;所述轴承支撑架的环形部的不同弧段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置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传动定位件中至少之一插设于所述至少两个容置孔中的至少之一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传动定位件中至少之一插设于所述至少两个容置孔中的至少另一中;
形变轮辐,所述形变轮辐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轴轮毂上,所述形变轮辐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轮辋上;
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车轴轮毂上,所述弹性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轮辋上。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形变轮辐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枢接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构成所述形变轮辐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自由端构成所述形变轮辐的第二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插设于所述容置孔中的第一传动定位件穿越所述容置孔在所述轴承支撑架的外缘显露;
插设于所述容置孔中的第二传动定位件穿越所述容置孔在所述轴承支撑架的内缘显露。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车轴轮毂外缘设置的第一传动定位件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动定位件以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车轴轮毂外缘;
所述轮辋的内缘设置的第二传动定位件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定位件以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轮辋的内缘;
所述轴承支撑架的环形部上设置有四个容置孔,其中的两个容置孔位于同一直线上,剩余两个容置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四个容置孔中两个容置孔所位于的同一直线与剩余两个容置孔所位于的同一直线垂直。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容置孔为轴承结构,所述第一传动定位件、所述第二传动定位件插设于所述轴承结构的轴承孔内。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形变轮辐为两个以上;
两个以上形变轮辐以中心对称地方式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6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称重式混凝土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小鼠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