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68518.7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4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闵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玉减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F16N1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吕艳芹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浮式 驾驶室 后悬上 支架 焊接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包括承载坐板、连接轴杆和啮合夹块,所述承载坐板的上方焊接有承载侧板,且承载侧板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承载槽,所述连接轴杆安置于连接承载槽的内部,且连接轴杆顶端的外表面开设有啮合槽,所述啮合夹块安装于连接杆的下端,且啮合夹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啮合齿牙。该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通过设置的固定螺栓和安装孔能够方便将上支架安装在车架上,如此能够提高装置安装的便捷性,并且也能便于维护与更换,通过承载缸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能够方便将油液通过引流通道流入连接承载槽中,如此能够减缓装置活动中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
背景技术
载货汽车的驾驶室为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驾驶室一般采用金属薄壳结构,并与车架柔性相连,不承受载荷,属于非承载式车身。后悬指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水平距离。但除了一些小型车要竭力增加轴矩来扩大乘坐空间外,一般轿车的悬长都不能太短,一来轴矩太长会影响灵活性,二来要考虑机械零件的布局。
一般的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在使用时无法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如此就降低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无法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无法起到很好的缓冲止损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在使用时无法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如此就降低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无法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无法起到很好的缓冲止损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包括承载坐板、连接轴杆和啮合夹块,所述承载坐板的上方焊接有承载侧板,且承载侧板的内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承载槽,所述连接轴杆安置于连接承载槽的内部,且连接轴杆顶端的外表面开设有啮合槽,所述承载侧板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承载缸体,且承载缸体的内部安装有刚性弹簧,所述刚性弹簧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橡胶塞,所述啮合夹块安装于连接杆的下端,且啮合夹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啮合齿牙。
优选的,所述承载坐板左右两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和安装孔关于承载坐板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有两组,并且固定螺栓通过安装孔与承载坐板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缸体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孔,且承载缸体的左下端连接有引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承载缸体与引流孔之间相互连通,且承载缸体与引流通道之间相互连通,且引流通道的末端与连接承载槽的开口端相互对齐。
优选的,所述啮合夹块与连接轴杆之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且啮合齿牙与啮合槽之间相互啮合,并且连接杆通过刚性弹簧与承载缸体之间构成弹性结构,同时连接杆通过橡胶塞与承载缸体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半浮式驾驶室后悬上支架焊接总成通过设置的固定螺栓和安装孔能够方便将上支架安装在车架上,如此能够提高装置安装的便捷性,并且也能便于维护与更换,同时也能保证装置安装的稳定性;
引流孔的设置能够方便向承载缸体内部加注润滑油液,以此能够保证承载缸体内部的润滑性,避免承载缸体内部零部件运行时产生摩擦噪音,并且通过承载缸体内部压强的变化能够方便将油液通过引流通道流入连接承载槽中,如此能够减缓装置活动中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玉减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玉减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68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