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齿轮行星复合的双旋翼变速传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2744.9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3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董皓;王理邦;张建文;张颢秦;赵晓龙;刘锡尧;李博;王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12 | 分类号: | B64C27/12;B64C27/10;B64D35/06;B64D35/08;F16H1/28;F16H1/32;F16H5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行星 复合 双旋翼 变速 传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锥齿轮行星复合的双旋翼变速传动结构。其可变速、结构紧凑、质量轻、易加工承载能力强、效率高、具有良好机动性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通过动力输入轴与直齿圆柱小齿轮连接,直齿圆柱小齿轮与两个朝向对称的非正交面齿轮啮合,实现动力分流、一级减速和换向功能;非正交面齿轮通过双联齿轮轴与直齿圆柱齿轮连接,并将动力均匀的传递给四个直齿大圆柱齿轮,实现二次分扭和二级减速;动力通过四根双联齿轮轴由所述四个直齿大圆柱齿轮传递给四个螺旋锥齿轮,并分别与上面齿轮、下面齿轮相啮合,实现三级减速和并车汇流;上锥齿轮与第一输出轴固连,下锥齿轮通过传动轴连接行星变速轮系达到变速及动力双输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升机的动力传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锥齿轮行星复合的双旋翼变速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的拓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但与固定翼飞机相比,直升机存在飞行速度低、航程短等问题,因此高速飞行已成为未来直升机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传动系统是其中一项核心关键技术,直升机传动系统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单旋翼、纵列旋翼、交叉旋翼、共轴对转双旋翼类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共轴对转双旋翼高速直升机,其主减速器的构型方式直接决定了其性能的好坏,进而影响直升机的整体飞行性能。
自从直升机问世以来,其主减速器的传动类型都在不断改进,在传统的直升机主减速器中,发动机的功率从输入到输出过程都是单路传递,逐级减速,这些传统构型只适合于轻型及小吨位直升机主减速器,一旦传动功率增大,整个减速器体积就得增大,质量也需加重,这样振动噪声也会随之增大,这是设计时所不希望的,因此开发一种自主设计、生产加工,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中小型主减速器很有必要;同时传动系统若采用离合器变速装置方案,需攻克多盘离合器控制、过渡过程中离合器的摩擦、冲击及功率丢失等技术难点,而且目前直升机变速传动还存在如多传动链主减速器的结构设计、换挡过程的冲击、非工作传动链的摩擦等一系列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些都严重阻碍高速直升机的应用,因此直升机传动系统变速研究也十分必要。
中国专利CN103968003A“一种直升机主减速器用分扭传动机构”,其使用直齿轮输入,输入轴上有两个直齿轮来分别与相应的面齿轮啮合,与面齿轮同轴的直齿轮来实现分扭,最后采用人字齿圆柱齿轮并车汇流输出。但由于在输入轴上使用的两个直齿轮很难精确地实现功率对半分流,会导致靠近发动机端直齿轮承受绝大部分扭矩,会大大降低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CN109707798A“锥齿轮-圆柱齿轮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其使用了锥齿轮功率分流传动和圆柱齿轮功率再分流传动和圆柱齿轮功率汇流传动。该装置在并车级使用直齿轮啮合,会减小齿轮重合度,降低并车级齿轮的承载能力,且该装置纵向尺寸较大,不利于结构优化设计。
中国专利CN110562447A“一种共轴反转双旋翼传动装置”其输入功率分流单元设于外齿圈与内齿圈之间,两个输出轴分别与外齿圈、内齿圈固连,整个结构尺寸较大,不够紧凑,安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锥齿轮行星复合的双旋翼变速传动结构,其可变速、结构紧凑、质量轻、易加工承载能力强、效率高、具有良好机动性等优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齿轮行星复合的双旋翼变速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圆柱齿轮连接,圆柱齿轮同时与2个非正交面齿轮啮合,实现一级减速、第一次功率分流和两路分流传动;
每个非正交面齿轮通过双联齿轮轴连接一个直齿圆柱齿轮,每个直齿圆柱齿轮分别与2个圆柱齿轮啮合实现二级减速、第二次功率分流和四路分流传动;
4个直齿圆柱齿轮分别通过双联齿轮轴与螺旋锥齿轮连接,四个螺旋锥齿轮均采用径向浮动支撑,上端的两个螺旋锥齿轮与第一上锥齿轮连接,下端的两个螺旋锥齿轮与第二下锥齿轮连接,实现三级减速,一次功率并车汇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2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