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6183.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8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杨金相;王楠;帅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67;H01M2/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电池 模组 散热 结构 | ||
1.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主体,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多列垂直分布的电芯(11);
电池模组主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嵌入到塑料上支架(5)和塑料下底托(6)中;
塑料上支架(5)和塑料下底托(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模组固定长螺杆(3)相连接,并通过螺母(8)紧固;
每个模组固定长螺杆(3)的外部,分别套有一个安装塑料导管(7);
塑料下底托(6)包括多个下底托格子(61);
每个下底托格子(61),用于放置电芯(11)的下部;
塑料上支架(5)包括多个上支架格子(51);
每个上支架格子(51),用于放置电芯(11)的上部;
塑料上支架(5)和塑料下底托(6)外侧,通过多条打包带(9)固定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塑料下底托(6)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第二打包带导槽(64);
塑料上支架(5)的顶部,在与第二打包带导槽(64)相对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打包带导槽(54);
第一打包带导槽(54)和第二打包带导槽(64),用于对打包带(9)进行导向以及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下底托格子(61)的前后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第二电芯紧固凸柱(62);
塑料下底托(6)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模组安装孔位(63);
塑料下底托(6)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模组固定孔(6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上支架格子(51)的前后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第一电芯紧固凸柱(52);
塑料上支架(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汇流排安装卡扣(53);
塑料上支架(5)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模组固定孔(5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塑料上支架(5)顶部,设置有多个汇流排支撑凸台(56);
任意两个汇流排支撑凸台(56)之间,设置有一个汇流排定位柱(5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主体的顶部左端,连接设置有尾部串联排(1);
尾部串联排(1)包括尾部串联铜排(110)、多个负极镍排(120)和多个正极镍排(130);
尾部串联铜排(110)的一侧,与负极镍排(120)和正极镍排(130)通过激光焊焊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主体的顶部右端,连接设置有两个总正负输出排(4);
每个总正负输出排(4)包括输出镍排(41)和输出铜排(42);
输出镍排(41)和输出铜排(42)上下分布,且通过激光焊焊接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主体的底面,设置有导热硅胶垫(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11)之间存在电芯间隙(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61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