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6183.8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8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杨金相;王楠;帅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67;H01M2/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电池 模组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多列电芯;电池模组主体上下两端,分别嵌入到塑料上支架和塑料下底托中;塑料上支架和塑料下底托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模组固定长螺杆相连接,并通过螺母紧固;每个模组固定长螺杆的外部,分别套有安装塑料导管;塑料下底托包括多个下底托格子;每个下底托格子用于放置电芯的下部;塑料上支架包括多个上支架格子;每个上支架格子用于放置电芯的上部;塑料上支架和塑料下底托外侧,通过多条打包带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下底托特有的格子来安置电芯,每个格子之间留有较大空隙,可以提升组成模组内单体电芯表面的散热效率,降低模组内温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及与日俱增环境污染问题的凸显,低碳、环保的新能源逐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力军。锂电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能源,逐渐成为目前各行业的首选动力源。
然而,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不能较好导出,不仅会缩减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而且更严重的情况下,热量的集中,还会引起安全事故。
现如今大多数的电池模组结构设计,还是在于寻求外部媒介,比如风扇、液冷板、热管内含相变材料,来进行对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冷却,这无疑增加了设计成本,同时,对于锂离子电池模组冷端与热端的差异,导致较大的温差,长期以往,会导致电池模组使用寿命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间隙电池模组散热结构,包括电池模组主体,电池模组主体包括多列垂直分布的电芯;
电池模组主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嵌入到塑料上支架和塑料下底托中;
塑料上支架和塑料下底托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模组固定长螺杆相连接,并通过螺母紧固;
每个模组固定长螺杆的外部,分别套有一个安装塑料导管;
塑料下底托包括多个下底托格子;
每个下底托格子,用于放置电芯的下部;
塑料上支架包括多个上支架格子;
每个上支架格子,用于放置电芯的上部;
塑料上支架和塑料下底托外侧,通过多条打包带固定连接在一起。
其中,塑料下底托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第二打包带导槽;
塑料上支架的顶部,在与第二打包带导槽相对应的位置,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打包带导槽;
第一打包带导槽和第二打包带导槽,用于对打包带进行导向以及固定。
其中,每个下底托格子的前后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第二电芯紧固凸柱;
塑料下底托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模组安装孔位;
塑料下底托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模组固定孔。
其中,每个上支架格子的前后内侧壁中部,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第一电芯紧固凸柱;
塑料上支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汇流排安装卡扣;
塑料上支架前后两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模组固定孔。
其中,塑料上支架顶部,设置有多个汇流排支撑凸台;
任意两个汇流排支撑凸台之间,设置有一个汇流排定位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6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