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闸机和闸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77317.0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5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严方兴;杨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G01S13/06;G01S1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金无量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闸机和闸机控制系统,该闸机包括:闸门、第一深度传感器、主控装置和闸机箱体,该主控装置安装于所述闸机箱体内,该闸门和该闸机箱体连接;该第一深度传感器安装于该闸机箱体上;该第一深度传感器与该主控装置连接;该第一深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行人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输至该主控装置;该主控装置用于根据该位置信息控制该闸门开启,从而解决了闸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禁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闸机和闸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闸机在门禁、安检、出入口控制、自动检票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机场值机验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行人刷卡通行或人脸识别开闸的方案,同时利用人闸门禁的闸机内部两侧的红外对管来检测行人是否正常通过闸机,目前闸机的控制系统存在尾随、夹人、误识别或误开启等通行问题。在相关技术中,对上述通行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加长红外对管和闸机长度,或者软件上缩短开启状态的时间,在应用场景上,还是会出现尾随和夹人的情形,导致闸机控制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针对相关技术中,闸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闸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闸机和闸机控制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闸机,所述闸机包括:闸门、第一深度传感器、主控装置和闸机箱体,所述主控装置安装于所述闸机箱体内,所述闸门和所述闸机箱体连接;
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闸机箱体上;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行人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控装置;
所述主控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闸门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门设有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
所述摄像装置用于在行人通过的情况下,获取所述行人的人脸图像,并将所述人脸图像传输至所述主控装置;
所述主控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人脸图像和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闸门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的第一探测范围呈立体扇形,所述第一探测范围将所述闸机覆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探测范围的水平探测范围为具有第一预设角度的水平扇形,所述第一探测范围的垂直探测范围为具有第二预设角度的垂直扇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机还包括第二深度传感器,用于覆盖探测盲区;
所述第二深度传感器安装于与所述闸机箱体连接的预设高度的墙体或栏杆上;其中,所述预设高度根据所述第二深度传感器的最小探测距离和垂直探测角度确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深度传感器的第二探测范围呈立体扇形,所述第一探测范围和所述第二探测范围将所述闸机覆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为毫米波雷达;其中,所述毫米波雷达的天线阵面朝向与所述闸门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包括以下至少之一:TOF传感器、结构光传感器、激光雷达和双目视觉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闸机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闸门、第一深度传感器、主控装置、闸机箱体和控制终端,所述主控装置安装于所述闸机箱体内,所述主控装置和所述控制终端连接,所述闸门和所述闸机箱体连接;
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闸机箱体上;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深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行人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77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废水处理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讯设备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