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腰部及背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6425.4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7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豪;苏权超;柴亚珂;杨建伟;李正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独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康复训练 骨骼 腰部 背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腰部及背部机构,包括背部支撑板、后侧调节组件、左侧调节组件、左侧大腿转接组件、右侧调节组件、右侧大腿转接组件、控制模块、T型扶手,背部支撑板固定在后侧调节组件的中间位置,后侧调节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右侧调节组件,左右侧调节组件分别连接左右侧大腿转接组件,控制模块固定在背部支撑板后侧,T型扶手固定在后侧调节组件的两端,左侧调节组件与左侧大腿转接组件以及右侧调节组件与右侧大腿转接组件成大于90°的角度。本实用新型腰部的角度符合人体腰部轮廓,能够提高穿戴的舒适性,通过后侧调节组件和左右侧调节组件来调节腰部尺寸,能够适配不同的患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腰部及背部机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以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而恢复行走能力为目标。目前市场也出现了针对这些患者适用的外骨骼机器人,以助于他们的下肢行动能力的恢复。
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其腰部机构大部分都是固定尺寸,无法根据患者腰部的尺寸来调节外骨骼腰部的尺寸,直接影响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的实用性;现有的下肢外骨骼腰部机构及背部机构对人体腰部及背部部位轮廓的适配度低,不利于患者的穿戴及行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腰部及背部机构,以克服现有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腰部尺寸无法调节以及腰部和背部机构对人体适配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腰部及背部机构,包括背部支撑板1、后侧调节组件2、左侧调节组件3、左侧大腿转接组件4、右侧调节组件5、右侧大腿转接组件6、控制模块7、T型扶手8,所述背部支撑板1固定在后侧调节组件2的中间位置,所述后侧调节组件2的两端分别连接左侧调节组件3和右侧调节组件5,所述左侧调节组件3连接左侧大腿转接组件4,所述右侧调节组件5连接右侧大腿转接组件6,所述控制模块7固定在背部支撑板1后侧,所述T型扶手8固定在后侧调节组件2的两端,所述左侧调节组件3与左侧大腿转接组件4以及右侧调节组件5与右侧大腿转接组件6成大于90°的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支撑板1从中间靠下位置处向外折弯,所述背部支撑板1的上端11和下端12形成一定的斜度。
作为优选,所述后侧调节组件2包括连接板21、左侧伸缩T型杆22、右侧伸缩T型杆23、左侧L型连接件24、右侧L型连接件25、快扳扣26,所述连接板21外侧设有贯通的T型槽27,连接板21两端纵向中心位置设有通孔28且对称分布,所述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沿T型槽27套在左侧伸缩T型杆22的一端以及右侧伸缩T型杆23的一端,所述左侧伸缩T型杆22和右侧伸缩T型杆23分别设有第一圆槽通孔29和第二圆槽通孔210,所述第一圆槽通孔29和第二圆槽通孔210的位置分别在靠近与连接板21相连端,所述左侧伸缩T型杆22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左侧L型连接件24的一端,所述右侧伸缩T型杆23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右侧L型连接件25的一端,所述左侧伸缩T型杆22和右侧伸缩T型杆23分别在T型槽17中左右移动调节腰部长度,所述快扳扣26分别穿过第一圆槽通孔29和第二圆槽通孔210安装在连接板21两端纵向中心位置处,用于固定调节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独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独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6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