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88747.2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城市宝联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张晓琳 |
地址: | 262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沉淀 | ||
1.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反应系统(2)、沉淀系统(3)、微砂回收系统(4)和加药系统(5),所述主体(1)内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反应系统(2)和沉淀系统(3),在主体(1)的前后两侧各安装有与反应系统(2)相连的微砂回收系统(4)和加药系统(5),在微砂回收系统(4)外侧连接有污泥储池(6);
所述反应系统(2)包括混合池(201)、强化混凝池(202)、微砂加载池(203)和絮凝池(204),所述混合池(201)、强化混凝池(202)和微砂加载池(203)在反应系统(2)内自上而下依次排布,在混合池(201)、强化混凝池(202)和微砂加载池(203)右侧设有絮凝池(204),在混合池(201)的外侧壁顶部位置安装有进水口(205),所述微砂加载池(203)和絮凝池(204)的前侧壁底部设有多组反应系统排污口(206);
所述沉淀系统(3)包括沉淀池(301)、斜管填料(302)、溢流堰(303)和出水口(304)以及集泥斗(305),所述沉淀池(301)的左端与絮凝池(204)相接,在沉淀池(301)靠近顶部位置安装有溢流堰(303),所述斜管填料(302)安装在沉淀池(301)中间位置,在斜管填料(302)下方位于沉淀池(301)底部安装有集泥斗(305),在集泥斗(305)的底部外侧设有多组沉淀系统排污口(306),所述出水口(304)安装在沉淀池(301)外侧壁顶部位置,在斜管填料(302)与集泥斗(305)之间安装有布水管(307);
上述多组沉淀系统排污口(306)外部连接安装有主排污管道(7),所述主排污管道(7)外端接有污泥泵(8),所述污泥泵(8)的左端通过污泥运输管道(9)与微砂回收系统(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201)、强化混凝池(202)和微砂加载池(203)以及絮凝池(204)之间的隔板(207)的上下位置各设有过水孔(208),通过上述过水孔(208)保持污水呈现上下翻折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201)、强化混凝池(202)和微砂加载池(203)以及絮凝池(204)的池壁中部和上部各安装有一组共计八组网格栅板(2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砂回收系统(4)包括重力旋流微砂回收装置(401)、微砂回收管道(402)和污泥排放管道(403),所述重力旋流微砂回收装置(401)通过微砂回收管道(402)与微砂加载池(203)相接,所述污泥排放管道(403)通过反应系统排污口(206)将微砂加载池(203)和絮凝池(204)与污泥运输管道(9)连接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系统(5)包括PAC加药装置(501)和PAM加药装置(502),PAC加药装置(501)与混合池(201)连接,所述PAM加药装置(502)与絮凝池(20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砂高密度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系统(2)、沉淀系统(3)以及微砂回收系统(4)中产生的污泥最终均进入污泥储池(6)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城市宝联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诸城市宝联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887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承压紧凑式带盘管的热水器水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空心砖生产的原料陈化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