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32421.5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4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市棋盘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4 | 分类号: | F16M11/24;F16M11/42;F16M11/04;G09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新一代 信息技术 教学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技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教学设备主体,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垫,连接垫的一侧与教学设备主体的一侧活动连接。该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达到了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方便携带的目的,解决了一般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在需要对教学设备主体更换地方进行使用时,无需人们对其进行搬运,方便人们对其进行移动携带,移动过程中省时省力,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技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
背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大多会使用显示屏进行使用,而目前一般使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大多放置在柜内或者桌子上,不方便人们进行携带,在需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进行移动位置或者更换地方进行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搬运,从而不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携带更换位置,不方便人们的使用,无法满足人们现在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具备方便携带等优点,解决了一般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该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方便携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教学设备主体,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垫,所述连接垫的一侧与教学设备主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的正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伸缩套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主体。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数量和连接垫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一个固定板和每一个连接垫为一组,且两组固定板和连接垫以教学设备主体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且两个连接垫均为海绵连接垫。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套,且连接套为橡胶连接套。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螺纹孔贯穿固定板的一侧并延伸至固定板的另一侧,且螺纹杆与螺纹孔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且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垫,且防护垫为海绵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伸缩套杆的外壁直径小于活动杆的内壁直径,且伸缩套杆与活动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大小和第二通孔的形状大小与调节螺栓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且调节螺栓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分别贯穿活动杆的外壁和伸缩套杆的外壁并延伸至活动杆另一侧的外壁。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用教学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市棋盘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沂市棋盘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2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夹箍装置
- 下一篇:紫外光巡检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