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35865.4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9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韦宝侣;徐劲力;任良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6 | 分类号: | B60B35/16;B60R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槽 后桥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包括后桥下壳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后桥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盛放齿轮油的后桥油槽,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设于后桥油槽内并且两者分别与后桥下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挡板的底部和第二挡板的底部均与后桥油槽的底部之间有间隙,从动锥齿轮可旋转设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第一挡板位于从动锥齿轮的齿面侧,第二挡板位于从动锥齿轮的另一侧,第一挡板的侧面和第二挡板的侧面均与从动锥齿轮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可减少搅油损失,提升后桥减速器效率,形成有序循环润滑系统,确保齿轮油的润滑效率和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后桥壳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
背景技术
后桥减速器是传动系统关键部件,其采用齿轮油对双曲面齿轮和轴承进行润滑冷却,但是搅油阻力会降低后桥传动效率。
通过流体仿真分析及后桥效率台架试验发现:随着工作转速提高,齿轮搅油阻力矩消耗能量越大。现有后桥结构没有对齿轮油的流动进行疏导管控,工作时,齿轮油被从动锥齿轮两侧的轮齿面和螺栓搅动而带起,引起油面剧烈波动,消耗发动机传过来的能量,并转化成了齿轮油的动能和热能,导致后桥传动效率偏低。被动齿轮搅动整个油腔的齿轮油流动,使大量油液产生剧烈波动,由于齿轮油粘度偏高,在齿轮搅动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动能,截留发动机动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可减少搅油损失,提升后桥减速器效率,形成有序循环润滑系统,确保齿轮油的润滑效率和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包括后桥下壳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后桥下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盛放齿轮油的后桥油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间隔设于所述后桥油槽内并且两者分别与所述后桥下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后桥油槽的底部之间有间隙,从动锥齿轮可旋转设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齿面侧,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挡板的侧面均与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侧面之间留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油槽式后桥壳体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后桥下壳体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从动锥齿轮之间的距等于或大于20mm。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从动锥齿轮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大于20mm。
所述第一挡板的顶部的高度大于其安装位置处的所述后桥下壳体的顶部的高度。
所述第一挡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挡板上部和挡板下部,所述挡板下部的顶部与所述挡板上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下部嵌设于所述后桥油槽中,所述挡板下部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后桥下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下部的底部与所述后桥油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挡板上部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后桥下壳体的顶部的前后两侧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5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线传动柜用防爆冷却水管
- 下一篇:自洁式过滤消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