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1577.8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2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付虹燚;伍余林翰;刘潇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虹燚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1/00;B25J9/16;B25J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成像 搜救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履带、定位块、蜂鸣器、连接臂、机械臂,外壳设于搜救机器人四周,履带安装在外壳两侧,定位块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壳前端,蜂鸣器嵌固于外壳上表面,连接臂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定位块末端,机械臂配合安装于连接臂尾部,外壳设有红外热成像、超声波测距、摄像头、城市天然气传感器、检测孔,定位块设有支撑块、底盘蜂鸣器一侧安装有物联网块,外壳顶部由一氧化碳传感器与通气孔组成,在搜救机器人基础上添加红外热成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具有强大的穿透性,可识别被掩埋的人员,并且可与气体传感器并用检测周围是否有火灾发生,确保救援环境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学领域,尤其是涉及到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
背景技术
搜救机器人,为救援而采取先进科学技术研制的机器人,它是一种专门用在废墟中代替人们寻找幸存者执行救援任务的机器人,能够避免废墟中的物体砸伤搜救人员同时能够准确的对幸存者进行定位。
目前现有的搜救机器人,其视角仅仅介于废墟表面,不能透过废墟识别被困人员,导致搜救不全面,同时对于现场的温度气体无法感应,遇到火情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搜救机器人,其视角仅仅介于废墟表面,不能透过废墟识别被困人员,导致搜救不全面,同时对于现场的温度气体无法感应,遇到火情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机器人外壳、履带、定位块、蜂鸣器、连接臂、机械臂,所述外壳设于搜救机器人四周,所述履带安装在外壳两侧,所述定位块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壳前端,所述蜂鸣器嵌固于外壳上表面,所述连接臂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定位块末端,所述机械臂配合安装于连接臂尾部,所述外壳设有红外热成像、超声波测距、摄像头、城市天然气传感器、检测孔,所述红外热成像、超声波测距与摄像头均嵌固于外壳前端,所述城市天然气传感器通过焊接连接于外壳上方,所述检测孔嵌设于城市天然气传感器内部,所述定位块设有支撑块、底盘,所述支撑块通过焊接连接于定位块上表面,所述底盘通过间隙连接于支撑块内侧,所述蜂鸣器一侧安装有物联网块,所述外壳顶部由一氧化碳传感器与通气孔组成。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外壳为八面体。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红外热成像与超声波测距置于定位块与摄像头下方。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机械臂可张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搜救机器人基础上添加红外热成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具有强大的穿透性,可识别被掩埋的人员,并且可与气体传感器并用检测周围是否有火灾发生,确保救援环境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热成像搜救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器人外壳1、履带2、定位块3、蜂鸣器4、连接臂5、机械臂6、红外热成像a、超声波测距b、摄像头e、城市天然气传感器f、检测孔g、支撑块c、底盘d、物联网块m、一氧化碳传感器q、通气孔n。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虹燚,未经付虹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1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