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互调耦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3696.7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5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明;金瑶;周路顺;张扬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力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张瑜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互调 耦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互调耦合结构,包括耦合器外壳体、耦合器内壳体、主耦合棒、副耦合棒以及盖板,所述耦合器外壳体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射频连接接口,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射频连接接口,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射频连接接口,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开口端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多组螺纹安装孔,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开口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内侧安装有密封条,所述盖板与密封条上开设有多组螺栓过孔,所述盖板与耦合器外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内部底端安装有耦合器内壳体,整体结构稳定,互调高,提高在网使用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互调耦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学和电信领域,耦合是指能量从一个介质例如一个金属线、光导纤维,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过程,在电子学中,耦合指从一个电路部分到另一个电路部分的能量传递,例如,通过电导性耦合,能量从一个电压源传播到负载上,利用电容器允许通过交流成分、阻挡直流成分的性质,可以将电路的交流部分和直流部分耦合起来,变压器也可以充当耦合介质,通过在两端配置适当的阻抗,可以达到适当的阻抗匹配,由于网速的不断加快,对于耦合器的精确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网络存在多个载波的信号,对互调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且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性能差,因此需要一种高互调耦合结构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互调耦合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互调耦合结构,包括耦合器外壳体、耦合器内壳体、主耦合棒、副耦合棒以及盖板,所述耦合器外壳体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射频连接接口,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射频连接接口,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射频连接接口,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开口端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多组螺纹安装孔,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开口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内侧安装有密封条,所述盖板与密封条上开设有多组螺栓过孔,所述盖板与耦合器外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耦合器外壳体内部底端安装有耦合器内壳体,所述耦合器内壳体内壁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多组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射频连接接口、第二射频连接接口以及第三射频连接接口一端延伸至耦合器内壳体内部设有接线端子,所述耦合器内壳体内部远离第二射频连接接口的一侧底端设有负载电阻,所述负载电阻上固定连接有主耦合棒,所述主耦合棒一端与第二射频连接接口上的接线端子之间通过连接导线相连接,所述主耦合棒一侧设有副耦合棒,所述副耦合棒两端与第一射频连接接口上的接线端子和第三射频连接接口上的接线端子之间均通过连接导线相连接,所述副耦合棒顶部安装有多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均穿过耦合器内壳体的顶部套设有固定螺母,所述主耦合棒和副耦合棒两侧均设有多组压条。
优选的,所述主耦合棒、接线端子以及副耦合棒与连接导线通过点焊机焊接。
优选的,所述压条两端卡接在固定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压条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所述螺纹杆采用陶瓷材料。
优选的,所述主耦合棒与副耦合棒表面设有镀银层,且主耦合棒与副耦合棒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密封条与凹槽大小相等,所述螺纹安装孔与螺栓过孔位置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负载电阻为大功率容量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力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力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36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