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89236.X | 申请日: | 202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9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亚斌;冯斌;张兴国;葛小牛;周秉文;黄敏;孟令刚;冯茜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兴敖达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9 | 分类号: | B22D11/049;B22D11/055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海曙钧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1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合金 电磁 连铸用 结晶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其上盖、开缝结晶器筒体与第一冷却水套固定为一密封体;第一冷却水套有供电磁线圈的两个接线端伸出壁外以外接电源的接线窗口;开缝结晶器筒体的开缝处填充有可穿透电磁的绝缘材料和密封胶;开缝结晶器筒体内壁固定有一石墨套筒;所述的第一冷却水套设竖向螺旋水道,第一冷却水套外壁下部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冷却水套外壁上部有第一出水口;还包括固定在第一冷却水套底部的第二冷却水套;同轴线的上盖的中心孔、石墨套筒的内孔和第二冷却水套的中心孔构成从上至下的铜合金液体入口、铜合金容置腔和铜锭出口。该结晶器筒体的电磁穿透力强、耐磨、安全性好、冷却效果好且冷却水套结构紧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铜及铜合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磁连铸技术可以净化熔体,改善铜合金元素偏析,提高铸坯表面质量,细化晶粒,提高铸坯力学性能,而结晶器是电磁连铸技术中最关键的设备或部件。
现有技术的电磁连铸用结晶器种类较多,结构各异。但从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角度,现有技术的电磁连铸用结晶器仍有以下不足之处:1、结晶器筒体难以达到保持良好电磁穿透力与耐磨和安全的统一;2、冷却水套结构难以达到冷却均匀、能二次冷却与冷却水套结构紧凑的统一;3、结晶器整体难以达到牢固耐用与装配方便的统一;以上不足直接影响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连铸坯易产生表面缺陷,晶粒尺寸大,形成宏观偏析,产品的综合性能不佳,成材率不高,生产效率不高及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晶器筒体的电磁穿透力强、耐磨、安全性好、冷却效果好且冷却水套结构紧凑的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包括铜合金液体入口、铜合金容置腔、铜锭出口、上盖、开缝结晶器筒体、第一冷却水套和固定在第一冷却水套水腔内的电磁线圈,所述的上盖、开缝结晶器筒体与第一冷却水套固定为一密封体;电磁线圈与开缝结晶器筒体的开缝位于相同水平位置;第一冷却水套外壁上有供电磁线圈的两个接线端伸出壁外以外接电源的接线窗口;开缝结晶器筒体的开缝处填充有可穿透电磁的绝缘材料和密封胶;开缝结晶器筒体内壁固定有一石墨套筒;所述的第一冷却水套的水腔为竖向螺旋水道,第一冷却水套外壁下部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冷却水套外壁上部有第一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还包括固定在第一冷却水套底部的第二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的外壁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冷却水套的内壁有用于直接冷却铜锭并沿圆周分布的多个第二出水口;同轴线的上盖的中心孔、石墨套筒的内孔和第二冷却水套的中心孔构成从上至下的铜合金液体入口、铜合金容置腔和铜锭出口。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具有以下优点:开缝结晶器筒体的开缝处填充有可穿透电磁的绝缘材料和密封胶、开缝结晶器筒体内壁固定有一石墨套筒构成的结晶器筒体结构达到保持良好电磁穿透力与耐磨和安全的和谐统一。电磁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通过开缝作用到铜合金液体或称铜合金熔体中,绝缘材料和密封胶以及石墨套筒对电磁线圈不产生屏蔽作用,保持了电磁线圈对铜合金的良好的穿透力和足够的电磁力,而且构成铜合金容置腔的石墨套筒的存在避免了连铸坯即铜合金熔体与开缝结晶器筒体的直接接触,即避免对开缝结晶器筒体造成磨损,石墨套筒的耐磨和绝缘又保证了结晶器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具有竖向螺旋水道的第一冷却水套和下进水、上出水的结构及单独的外进内出的第二冷水套的结构达到冷却均匀和结构紧凑的和谐统一,第一冷却水套中的水冷却开缝结晶器筒体和石墨套筒,带走热量,使结晶器内的铜合金液体或称铜合金熔体凝固。第二冷却水套中的水从第二进水口经储水腔和第二出水口直接作用在已经凝固的连铸坯或称铜锭上,起到进一步冷却作用。本实用新型铜合金电磁连铸用结晶器的以上结构克服了晶粒尺寸大、易形成宏观偏析的缺陷,有效保证了铜锭表面和内部质量,产品的综合性能好,成材率高,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明显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宁波兴敖达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大学;宁波兴敖达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9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