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平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9964.9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71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伟;包克兵;续振林;陈明峰;朱石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12 | 分类号: | B66F7/12;B66F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梁锦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平台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平台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轴承、第一导柱、升降平台、升降板、第二轴承、第二导柱、电机固定座、升降电机及丝杆;第一轴承套置在固定板的四角上,第一导柱分别套置在第一轴承内,升降平台设置在第一导柱的顶端上,升降板设置在第一导柱的底端上,第二轴承分别套置在升降板相对应第一导柱的内侧上,第二导柱分别套置在第二轴承内,第二导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方,电机固定座设置在四根第二导柱的底端上,升降电机倒置在电机固定座的中间区域下方,丝杆的一端穿过电机固定座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上,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板连接到固定板下方,丝杆的丝杆螺母套置在升降板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升降平台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很多企业的生产改为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中需要设计多个加工步骤进行加工时,各个产品的加工高度可能存在差异,在不同高度的加工产品之间进行加工时,需要对产品进行升降,现有的一种操作方式是将处于较低位置的产品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产品放置到待加工工位上,产品加工完成后,设备会将产品搬运到指定位置,由工人从指定位置搬离。另有一种做法是通过加工设备的机械手升降直接抓取或放置产品,利用机械手上、下取放产品虽然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但同时也降低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另,机械手无感知判断各产品高度功能,存在高位处产品压伤、低位处产品取不到或产品放置不整齐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辅助上、下料的升降平台机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升降平台机构,其包括固定板、第一轴承、第一导柱、升降平台、升降板、第二轴承、第二导柱、电机固定座、升降电机及丝杆;固定板设置在欲取料或者放料的工作台,第一轴承套置在固定板上,第一导柱套置在第一轴承内,升降平台设置在第一导柱的顶端上,升降板设置在第一导柱的底端上,第二轴承套置在升降板相对应第一导柱的内侧上,第二导柱套置在第二轴承内,第二导柱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下方,电机固定座设置在第二导柱的底端上,升降电机倒置在电机固定座的中间区域下方,丝杆的一端穿过电机固定座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上,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升降板连接到固定板下方,丝杆的丝杆螺母套置在升降板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使用时,产品直接从流水线或者通过 AGV移载到升降平台上,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板带动升降平台垂直上下运动,相较于现有的机械手抓取结构,本实用新型一次可叠放多个产品,升降平台上升至与加工位置同一高度后,机械手每次取、放料位置一致,无需过多上下移动动作,可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另可确保每次准确取放料,不损伤产品。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轴承、第一导柱、第二轴承及第二导柱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四个,且分别对应固定板的两侧或四个角。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还包括有平台感应模组;平台感应模组包括有平台高位感应器、平台低位感应器、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及平台感应片;平台高位感应器设置在固定板下方一侧上,平台低位感应器、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分别设置在电机固定座上下方与平台高位感应器垂直对齐的一侧上,平台感应片设置在升降板与平台高位感应器垂直对齐一侧上且可以垂直感应划过平台高位感应器、平台低位感应器及平台低位极限感应器,平台感应片上下两端分别加长设计,分别设置有高位及低位极限感应长度,用于升降板在垂直运动轨迹的高位、低位、低位极限时感应,保护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升降平台机构还包括有产品高位感应模组,产品高位感应模组设置在位于升降平台机构所使用安装位置的周边上,用于感应升降平台上整叠产品的最高层产品到达指定位置。
进一步,产品高位感应模组包括支架及位置感应器,位置感应器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且感应器朝向升降平台、对应于欲取料或者放料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钜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99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