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3941.9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98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惠海岗;冷严;苟华刚;谭木星;高锴柟;辛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14 | 分类号: | B60N2/14;B60N2/30;B60N2/34;B60R7/04;B60N3/00;B60N2/75;B62D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进行 场景 模式 切换 汽车 座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包括能够在座舱调节系统作用下在至少两种场景模式间切换的舱体,舱体的前排设有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后排设有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座舱调节系统包括驾驶座椅配置的转盘组件,睡眠座椅配置的躺平机构,休憩座椅配置的零重力调节机构;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具有隐藏空间A,该隐藏空间A内配置有多功能箱,座舱调节系统配置有集成控制系统,用以联动控制驾驶座椅、睡眠座椅、休憩座椅和多功能箱运动的位姿以适应各场景模式。采用以上方案,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整车高级感和驾乘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用户普及,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日俱增的重要角色,这也就促使人们对汽车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用户需要在汽车上停留较长时间时,这就需要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同时还需要其能够满足用户在差旅过程中一些其他需求,如休息、睡眠甚至娱乐等。然而受传统概念的影响,大多数汽车座舱仍停留在满足用户驾乘舒适需求阶段,即使有可供驾乘人员休息或睡眠的设计结构,也存在可靠性差、或结构复杂,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能够通过座椅或其他结构的变换,以满足驾乘人员的多种场景模式需求,提高驾乘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够进行场景模式切换的汽车座舱,包括舱体,其关键在于,所述舱体能够在座舱调节系统作用下在至少两种场景模式间变换,舱体前排设有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后排设有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
所述座舱调节系统包括配置在驾驶座椅的转盘组件,配置于睡眠座椅的躺平驱动机构和配置于休闲座椅的零重力调节机构,其中转盘组件能够使驾驶座椅面向或背离车辆行驶方向,所述休闲座椅沿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躺平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睡眠座椅在倒平与坐立姿态间运动,当睡眠座椅处于倒平姿态时,其与休闲座椅齐平;
所述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具有隐藏空间A,该隐藏空间A内配置有多功能箱,所述多功能箱能够沿舱体的长度方向朝前滑出至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
所述座舱调节系统配置有集成控制系统,用以联动控制所述驾驶座椅、睡眠座椅、休憩座椅和多功能箱的位姿以适应各场景模式。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对应设置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座椅,以及配套功能模块,并在集成控制下实现各座椅或功能统一动作,以使座舱整体布置能够在各场景模式之间切换,从而满足驾乘人员差旅过程中各时段不同需求,大大提高驾乘体验,有利于提高整车高级感。
作为优选:所述驾驶座椅和休闲座椅之间设有折叠座椅,舱体的前部中控台下方对应折叠座椅的位置具有隐藏空间B,所述折叠座椅能够在配置的电动联动机构驱动下翻转,以使折叠座椅靠背收入所述隐藏空间B中或与前部中控台的后表面齐平。采用以上方案,可有效解决“三人位”和“两人位”之间的切换调节问题,正常驾驶模式下,折叠座椅处于收折状态,其不会占用座舱内部空间,而当座舱切换至娱乐或社交等场景模式时,则可将折叠座椅打开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之间固设有后部中控台,所述后部中控台包括前低后高的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的前部为扶手功能区,后部为储物功能区,所述扶手功能区内设有插入式支撑装置和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储物功能区内设有杯托和储物装置,所述中空本体具有构成所述隐藏空间A 的容纳室,所述容纳室的前端具有进出口。采用以上方案,中空本体可作为睡眠座椅和休憩座椅公用扶手,同时集成多种模块,满足物品插放、无线充电、放置杯具或物品存储冷藏等需求,具有多种娱乐休闲功能,能够与座舱模式更佳契合,可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且设置前端敞口的容纳室,用于放置多功能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座舱的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3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