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25935.5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5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园;沈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方淮;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桥梁 预应力 混凝土 体外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包括板体结构层,所述板体结构层上设置有板体沥青层与铺装层,所述板体沥青层与铺装层两端的锚固区上分别设置有开槽,位于两开槽内设置有经张拉机构实现板体结构层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锚固组件。该加固结构可以解决常规体外预应力无法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加固的问题,还能提高板梁加固后的使用空间,使得桥下的通过性良好,基本可以忽略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加固后的截面增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给桥梁的承载带来了许多隐患,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结构性损伤越加严重。其次,上行桥的下部车辆通行对底板的撞击和冲击造成混凝土开裂和崩溃,预应力钢绞线断裂,这种情况的发生给桥梁造成了几乎不可修复的损伤;其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在其整个服役期间,因受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松弛与锈蚀、滑移以及锚具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下降,因此使结构出现刚度下降、损伤、挠度变大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此时结构将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需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以恢复其使用功能。
针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板梁结构存在着上述的问题,如果采用常规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是无法实现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因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的桥下空间有限,使用常规体外预应力加固后会使构件的使用截面变大,桥下的通过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可以解决常规体外预应力无法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梁加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包括板体结构层,所述板体结构层上设置有板体沥青层与铺装层,所述板体沥青层与铺装层两端的锚固区上分别设置有开槽,位于两开槽内设置有经张拉机构实现板体结构层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锚固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开至板体结构层上,所述锚固组件由垫板和锚具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放置于开槽的槽底部,垫板与槽底部形成向外侧倾斜的夹角,所述锚具连接于垫板的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与槽底部的夹角向外侧倾斜30~60°,所述锚具为夹片式锚具。
进一步地,所述张拉机构包括设置于垫板下侧并通向板体结构层板底的斜孔,一端的锚具上连接有穿过斜孔的体外钢绞线,所述体外钢绞线经设置于板体结构层板底上的转向器穿入另一端的斜孔与对应的锚具固定并张拉。
进一步地,所述斜孔为设置于垫板下侧并通向板体结构层板底的30~60°通孔,斜孔开设在板体结构层的体内钢绞线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器设置在板底斜孔转向处,两处斜孔的转向处分别设置有转向器。
进一步地,所述体外钢绞线位于板体结构层的板底区段贴着板底布置,体外钢绞线张拉完成后位于板底的体外钢绞线经砂浆抹平。
进一步地,所述体外钢绞线采用两端张拉的方式进行张拉。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可以在短暂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对预应力混凝土板梁进行快速地加固,而且可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在加固后的使用空间,使得桥下的通过性良好,具有施工快捷、经济、周期短而且在加固后基本上不会增加构件使用截面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纵向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板体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25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