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控制电路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6961.8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3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控制电路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控制电路及汽车。该车身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源、第一二极管、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开关模块、供电模块和第二二极管;驱动电源的电源提供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开关驱动模块的驱动电源端电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其第二电源输出端与开关驱动模块的数字电源端电连接;开关驱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其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电连接,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开关驱动模块的驱动电源端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控制电路及汽车。
背景技术
KL15表示发动机点火信号,车身控制电路根据KL15信号控制整车KL15继电器开启和关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车身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车身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源10’、二极管D1’、数字电源20’、控制模块30’、继电器高驱模块40’、KL15继电器50’以及供电模块60’。驱动电源10’为数字电源20’供电,以使数字电源20’为继电器高驱模块40’提供数字电源。驱动电源10’还为继电器高驱模块40’提供驱动电源。当控制模块30’接收到KL15信号时发送控制信号至继电器高驱模块40’,以使继电器高驱模块40’在驱动电源10’为继电器高驱模块40’提供驱动电源以及数字电源20’为继电器高驱模块40’提供数字电源的前提下,输出高驱控制信号,以驱动KL15继电器50’的开启,此时供电模块60’的电压信号通过KL15继电器50’输出至其他的控制模块。当二极管D1’出现故障时,继电器高驱模块40’便不能正常输出高驱控制信号,KL15继电器会下电。在整车行驶过程中,一旦出现非预期KL15继电器下电,将严重威胁驾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控制电路及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第一二极管出现故障时,开关驱动模块不能正常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影响开关模块工作,进而影响后续信号输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控制电路,该车身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源、第一二极管、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开关驱动模块、开关模块、供电模块以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和第二电源输出端;
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源端、数字电源端、控制信号输入端和驱动信号输出端;
所述驱动电源包括电源提供端;
所述驱动电源的电源提供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驱动电源端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电源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电源输出端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数字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驱动电源端电连接,且所述供电模块提供的电压信号通过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控制电路还包括:备用数字供电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备用数字供电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备用数字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驱动模块的数字电源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驱动模块内部设置有寄存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6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