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腔相贯线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8488.6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1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娟;伊洪勇;孙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橙色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3Q15/013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赵加鑫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腔相贯线 加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腔相贯线加工设备,包括控制台、机械臂及载物台,控制台内储存有待加工件的三维模型及内腔相贯线的加工路径;机械臂的工作端安装有内腔相贯线加工工具及微型摄像头,微型摄像头用于获取机械臂工作端前方的实时影像;载物台用于承载固定待加工件;控制台按照内部存储的内腔相贯线加工路径,控制机械臂动作,对固定在载物台上的待加工件进行内腔相贯线的加工。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内腔相贯线加工设备采用六轴机械臂加装专用切削和打磨头,与载物台相配合,在控制台的控制下实现了内腔相贯线的全自动加工,效率高,精度高,节约大量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腔相贯线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阀门或泵体的内腔流道通常需具备流阻小、耐腐蚀等特点,而各通道交叉处的相贯线加工成为整体加工制造中不可缺失的一道工序。由于各通道通径尺寸和形状差异且位置不同,导致相贯线比较复杂,相贯线加工后呈现为曲形面。
目前,内腔相贯线加工基本采用人工进行,人工加工作业时,加工精度控制完全依靠人工,人员熟练程度是影响相贯线打磨的最重要因素,而且不同的规格和部位需要不同的辅助工具,在数量多且种类不同的情况下,工作效率被大大降低;并且,人工打磨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因打磨工具的局限性,打磨效率极低,误差较大。在人工作业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工伤,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腔相贯线加工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腔相贯线加工设备,包括控制台、机械臂及载物台,所述机械臂包括机械臂本体及机械臂控制模块,所述载物台包括载物台本体及载物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台与所述机械臂控制模块及所述载物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台内储存有待加工件的三维模型及内腔相贯线的加工路径;
所述机械臂本体的工作端安装有内腔相贯线加工工具及微型摄像头,所述机械臂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臂本体运动;所述微型摄像头用于获取机械臂本体工作端前方的实时影像;
所述载物台用于承载固定待加工件;
控制台内储存的待加工件的三维模型及待加工件的内腔相贯线加工路径,所述加工路径具有一个起始工作位置,在实体待加工件上起始工作位置对应的地方绘制初始位置标记,将待加工件固定在载物台上,并调整至初始位置,利用机械臂末端的微型摄像头检测初始位置标记,以此为起点,由控制台控制机械臂对待加工件的内腔相贯线进行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在控制台存有的待加工件三维模型数据及内腔相贯线加工路径,利用控制台控制机械臂自动对待加工件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将现场数据实时与三维模型进行比对,通过对比结果判定加工进度和效果;用计算机数据进行比对,大幅度提高了内腔相贯线的加工效率,加工精度高,省时省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地,所述载物台还具有定位所述待加工件的功能,精确调整待加工件在载物台上的具体位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超出机械臂的作业范围时,可以通过载物台调整待加工件的位置,扩大了整个设备的作业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橙色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橙色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8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速PCR扩增及实时荧光信号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鲜活沙蚕多层保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