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1317.3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3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立;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洁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21 | 分类号: | F02M26/21;F02M35/10;F02M35/104;F02M26/65;F02M26/28;F02M2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徐会娟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进气岐管 egr 集成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结构,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进气岐管、燃油供轨、EGR冷却器、EGR阀体、缸盖以及排气岐管;所述进气岐管一体连接有EGR阀座,所述EGR阀座内设置有一端与所述EGR冷却器连通的冷却器回水容腔以及一端与所述进气岐管连通的阀体废气通道;所述EGR冷却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器进水口和冷却器回水管路,所述冷却器进水口用于与发动机水泵连接,所述冷却器回水管路用于与所述冷却器回水容腔连通;所述EGR阀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进气岐管的一端;所述冷却器回水容腔的另一端用于与缸盖水套连通;所述阀体废气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依次与所述缸盖以及排气岐管连通。本申请具有结构紧凑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减少废气中的NOx的方法,存在废气再循环(EGR)。EGR将从柴油发动机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一部分混入燃烧用空气并作为燃烧用气体回到燃烧室。因此,燃烧用气体的氧气浓度降低,使燃料和氧气的反应即燃烧的速度变慢,从而使燃烧温度降低,能够减少NOx的产生量。
公开号为CN1067622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EGR阀,该柴油发动机EGR阀包括控制装置、阀体及设于阀体安装腔内的传动装置,阀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且阀体的一侧设有排气口,它还包括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在阀体内作旋转运动的驱动轴及固定在驱动轴下端且用于控制排气口开度的阀芯,阀芯设有与阀体内腔相配合以使得排气口打开或密封的圆柱形侧面,且阀芯设有从阀芯下端贯穿一侧周壁的呈弧状的废气引流通道,废气引流通道的一端设用于与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废气引流通道的另一端设可与排气口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口。
但是由于该柴油发动机EGR阀用于与EGR冷却器集成一体,再通过布置在发动机排气侧机体上,使得排气侧加工有内部废气通道的缸盖与EGR阀进气口相通,且EGR冷却器回水口与缸盖上引出的出水管座相连。因此,将导致排气侧温度相对较高,进而影响到EGR阀阀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会相对降低EGR冷却器的冷却效果;相应的,当采用集成成一体的EGR阀和EGR冷却器布置在机体上,将增加机体结构复杂程度,对生产、机加工、铸造都有一定影响,产生发动机整体不够紧凑,且受排气侧高温影响管路不易布置的问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结构,该发动机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结构具有显著提升发动机结构布局效果、排放性能以及经济性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结构,包括进气岐管、燃油供轨、EGR冷却器、EGR阀体、缸盖以及排气岐管;
所述进气岐管一体连接有EGR阀座,所述EGR阀座内设置有一端与所述EGR冷却器连通的冷却器回水容腔以及一端与所述进气岐管连通的阀体废气通道;
所述EGR冷却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器进水口和冷却器回水管路,所述冷却器进水口用于与发动机水泵连接,所述冷却器回水管路用于与所述冷却器回水容腔连通;
所述EGR阀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进气岐管的一端;
所述冷却器回水容腔的另一端用于与缸盖水套连通;所述阀体废气通道的另一端用于依次与所述缸盖以及排气岐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气岐管与EGR阀座集成并布置在发动机的进气侧,解决了发动机因设置EGR总成而使得整体结构紧凑性差,不便布置连接管路的问题,同时也不用再额外设计EGR阀及EGR冷却器的固定支架,具有显著提升发动机结构布局效果、排放性能以及经济性能的效果。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燃油供轨固定在所述进气岐管的壳体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洁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洁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1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