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6814.7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2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刘庆国;朱宝华;翁忠杰;何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穗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黄少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驱动 转向 轨道 穿梭 | ||
1.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1);
转向结构(2),其固定安置于车体(1)上壁,且位于左端;
驱动结构(3),其固定安置于车体(1)上壁,且位于右端并与转向结构(2)电性相连;
还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杆(4)以及外壳(5),所述车体(1)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右端中心线上开设有传动口,两对所述支杆(4)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车体(1)上壁,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相互对称,所述外壳(5)为无下壁箱体结构,所述外壳(5)固定安置于两对所述支杆(4)另一端上,且叩装于车体(1)上;
所述转向结构(2),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轴承(21)、一对结构相同的轮架(22)、一对结构相同的前轮(23)、一对结构相同的传动杆(24)、限位架(25)、滑块(26)、驱动杆(27)、一对结构相同的转接件(28)以及电动缸(29);
一对所述轴承(21)分别固定嵌装于车体(1)左端内,且分别位于左端两角部位处,一对所述轮架(22)其一端分别固定插装于轴承(21)内,且相互对称,一对所述前轮(23)分别活动安置于一对所述轮架(22)另一端内,一对所述传动杆(24)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轮架(22)一端上,且位于车体(1)上方并相互对称,所述限位架(25)固定焊接于车体(1)上壁,且位于轮架(22)右侧并位于中心线上,所述限位架(25)其中心部位处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滑块(26)活动嵌装于限位架(25)限位滑槽内,所述驱动杆(27)其侧壁中心部位处固定焊接于滑块(26)一端上,一对所述转接件(28)其一端分别固定套装于驱动杆(27)两端上,且相互对称,并其另一端分别活动安置于一对所述传动杆(24)另一端上,所述电动缸(29)固定安置于车体(1)上壁,且位于限位架(25)右侧,并其驱动端固定连接于滑块(26)另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轴架(31)、轴杆(32)、一对结构相同的后轮(33)、第一带轮(34)、电机(35)、第二带轮(36)、传动带(37)、蓄电池(38)以及控制板(39);
一对所述轮架(22)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车体(1)右端下壁,且分别位于前后两端相互对称,所述轴杆(32)其两端分别活动嵌装于一对所述轮架(22)另一端内,一对所述后轮(33)分别固定套装于轴杆(32)两端上,且位于一对所述轮架(22)之间,所述第一带轮(34)固定套装于轴杆(32)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并位于传动口下方,所述电机(35)固定安置于车体(1)上壁,且位于右端,所述第二带轮(36)固定套装于电机(35)驱动端上,且位于车体(1)上壁中心线上,所述传动带(37)分别活动套装于第一带轮(34)以及第二带轮(36)上,所述蓄电池(38)固定安置于底座上壁,且位于右端并位于电机(35)后侧,所述控制板(39)固定安置于车体(1)上壁,且位于蓄电池(38)左侧,并与蓄电池(38)电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轮(36)直径小于第一带轮(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6)为T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28)为凹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缸驱动式转向的轨道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缸(29)以及电机(35)均匀与蓄电池(38)电性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穗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穗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68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