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翼碎涡结构、机翼及飞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9281.8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0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帅;王玄;左青海;何天剑;王艺娟;潘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潘卫军;韩帅;王玄 |
主分类号: | B64C3/36 | 分类号: | B64C3/36;B64C2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83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翼 结构 飞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翼碎涡结构、机翼及飞机,该机翼碎涡结构包括设于飞机机翼本体前缘的第一开口和设于所述机翼本体后缘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通过连通管导通,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机翼本体内部。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机翼碎涡结构,通过所述连通管导通所述机翼本体前缘和后缘,由所述机翼本体前后压力差在所述连通管中产生吹向尾涡的气流,由于尾涡产生于所述机翼本体翼梢之后,所述连通管位于翼梢内侧,所述连通管导出的气流能够向尾涡施加侧向喷流,使涡环量不均衡,可以有效触发涡流的不稳定性,极大加速尾涡消散,减小尾涡对后机的影响,该机翼碎涡结构极其简单,制造十分方便,效果特别良好,便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翼碎涡结构、机翼及飞机。
背景技术
翼尖涡是航空交通的一大危害,飞机在空中航行时,如遭遇前机尾涡,会导致激烈翻转或猛然下坠,尤其在起飞降落阶段,这一影响更为严重。为保证现有飞机的安全,现有飞机起落间隔主要取决于进近阶段机翼尾涡对大气流场的影响,要等待数分钟以使尾涡消散。
翼尖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机翼下表面压力大于机翼上表面,这一方面产生了升力,一方面在翼尖处产生了从下方向上方的翼尖涡,随大气风场向后传播对后机造成影响。
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通过翼梢小翼阻挡翼尖涡的生成。现常见的翼梢小翼包括帆板式、融合式、双羽式等多种翼梢小翼。然而翼梢小翼仅仅通过阻碍由于上下翼表面的压力差导致的空气流动而减小尾涡的环量,此时虽然产生的尾涡环量减小,但仍然对后机有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翼梢小翼仅仅通过阻碍由于上下翼表面的压力差导致的空气流动而减小尾涡的环量,此时虽然产生的尾涡环量减小,但仍然对后机有较大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机翼碎涡结构、机翼及飞机,形成对产生尾涡的侧向气流,使涡环量不均衡进而加速尾涡的消散,大幅减少尾涡对后机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翼碎涡结构,包括设于飞机机翼本体前缘的第一开口和设于所述机翼本体后缘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通过连通管导通,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机翼本体内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机翼碎涡结构,通过所述连通管导通所述机翼本体前缘和后缘,由所述机翼本体前后压力差在所述连通管中产生吹向尾涡的气流,由于尾涡产生于所述机翼本体翼梢之后,所述连通管位于翼梢内侧,所述连通管导出的气流能够向尾涡施加侧向喷流,使涡环量不均衡,可以有效触发涡流的不稳定性,极大加速尾涡消散,减小尾涡对后机的影响,该机翼碎涡结构极其简单,制造十分方便,效果特别良好,便于推广。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相对飞机机体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倾斜方向的后端靠近所述机翼本体翼梢。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连通管直接指向尾涡,其流出的气流也能更快破坏尾涡,加速尾涡消散。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机翼本体前缘距离翼梢1/4-1/2处。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机翼本体前缘距离翼梢1/4-1/2处。
优选地,该机翼碎涡结构还包括启闭器,所述启闭器设于所述机翼本体上,所述启闭器用于启闭所述第一开口或者第二开口,或者所述启闭器用于通断所述连通管。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在飞机起飞时所述启闭器开启所述连通管,使气流流向尾涡加速尾涡消散,减小起飞间隔;飞机巡航时所述启闭器关闭所述连通管,减小阻力,保持飞机所需升力;飞机降落时所述启闭器再次开启所述连通管,使气流流向尾涡加速尾涡消散,减小降落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潘卫军;韩帅;王玄,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潘卫军;韩帅;王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9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