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9416.7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7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门航;祝龙林;张杰峰;马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2 | 分类号: | F01P5/02;F01P11/16;F01P7/16;F01P7/02;F01P7/04;F01P7/08;F01P3/18;B60K11/02;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货 汽车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货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按照车辆前进方向为前,由前向后依次为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主风扇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冷凝器前方的辅助风扇总成;发动机总成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散热器相连接,发动机总成的出水口通过节温器与散热器相连接,构成散热循环管路;还包括控制器总成;发动机总成上安装有检测发动机内部冷却液温度的水温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匹配大散热量发动机、小散热器布置空间车型的散热问题,还能有效解决能耗问题,避免冷却液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实现最优控制,风扇不需要工作时,停止工作,降低风扇功率消耗,增加整车动力,降低整车油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货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载货汽车冷却系统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及能源危机意识增强,汽车排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汽车基本实现近零排放。目前载货汽车基本以化石能源为主要动力源,考虑到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汽车设计要求必有有节能意识,要求整车轻量化,整车经济性好、动力性好,同时要考虑开发成本因素。目前载货汽车在逐渐向使用大排量、大马力、高排放、低能耗发动机方向发展,发动机动力增强、排放加严,直接带来发动机需要冷却液带走的散热量增加,这就要求整车需要匹配更大的散热器。但考虑开发成本,部分车型,虽然发动机变化较大,但整车驾驶室等影响冷却系统系统匹配的整车边界没有变化,这就产生了小整车冷却系统布置空间需要匹配大散热量需求的发动机的状态。基于此种需求,传统的冷却系统装置无法满足,需要一种新的冷却系统装置,满足该项要求,冷却系统主要的冷却元件除了散热器外,就是风扇,因散热器无法增大,即需要考虑风扇方案,因此增加辅助冷却风扇为一种变动较小,且能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但是风扇是一种功率消耗件,风扇增多,会增加发动机功率消耗,影响整车动力性。并且风扇持续工作后,在发动机冷却液不需要冷却的时,风扇也参与冷却,会导致水温过低,也不利于发动机最佳性能发挥,因此新的冷却装置需要实现控制,以实现风扇与水温的关联控制。在控制方法确定中,可同步考虑冷却系统关联的功率消耗件空调系统、水泵等,以实现最优组合配置和集成,若能实现多用途集成,则为最优设计。冷却系统装置在满足冷却性能要求的情况下,要实现精确控制,以实现整车最佳动力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车辆用发动机散热量大,但整车布置空间紧凑,散热器散热面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车辆开发需求而公开的一种冷却装置,考虑到车辆对节能的要求,对该冷却装置的各元件进行了精确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载货汽车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按照车辆前进方向为前,由前向后依次为冷凝器、中冷器、散热器、主风扇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冷凝器前方的辅助风扇总成;发动机总成的进水口通过水泵与散热器相连接,发动机总成的出水口通过节温器与散热器相连接,构成散热循环管路;还包括控制器总成;发动机总成上安装有检测发动机内部冷却液温度的水温传感器;所述辅助风扇总成、主风扇系统、水泵和节温器与控制器总成相连接并由控制器总成控制动作;水温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总成相连接。
进一步的,水泵可以为普通机械式水泵,也可以为电控水泵,实现变流量控制。节温器可以为普通定温度节温器,也可以是变温度控制的电子节温器。
进一步的,辅助冷却风扇总成主要指的是上辅助风扇总成和下辅助风扇总成,上辅助风扇总成和下辅助风扇总成结构相同,主要包括两个风扇、集风罩、安装孔、线束接口。风扇安装在集风罩上,集风罩四角位置设置有安装孔辅助冷却风扇总成通过安装孔安装在中冷器或者车架上。两个风扇的控制线集成一个线束接口,线束接口与控制器总成连接,实现辅助冷却风扇总成工作状态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9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