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6403.9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5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孙皓;周大喜;杨颉;赵婷婷;殷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弘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20 | 分类号: | B64C27/20;B64D45/00;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黄胡生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保护装置 | ||
1.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所无人机本体的外围均匀的设有飞翼,所述飞翼的两侧设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一端与无人机本体衔接,所述防护杆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侧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之间通过缓冲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包括第一缓冲杆和第二缓冲杆,第一缓冲杆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板衔接,所述第一缓冲杆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凹腔,所述第二缓冲杆一端部嵌入所述第一缓冲杆的凹腔内,所述第二缓冲杆另一端与第二防护板相接;
第一缓冲杆的侧壁设有摩擦销,所述摩擦销贯穿所述第一缓冲杆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缓冲杆的侧壁接触,且第二缓冲杆的端部与第一缓冲杆的凹腔底部余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杆包括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的端部之间通过螺纹相接,第一防护杆另一端与无人机本体相接;第二防护杆另一端与第一防护板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杆两侧设有连接耳,连接耳通过螺栓与无人机本体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板侧部设有套筒,所述第二防护杆端部嵌入所述套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弘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弘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64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行训练模拟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铜丝复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