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97686.5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9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耀;李长山;范晨辉;何青;宁波;吴浩;武新平;高涵;张伟;高翔;侯鹏;连京;赵旭;苟屹东;孙栗超;颜玮玮;张浩;许恒;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D23/08;E21D23/16;E21D1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初期 支护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包括方形反力架,方形反力架通过多个千斤顶与初期支护的钢拱架连接;方形反力架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轮,移动轮与沿隧道行进方向延伸布置的轨道相互匹配;方形反力架为至少两榀,相邻两榀方形反力架之间通过纵向横杆相互连接,且相邻两榀方形反力架中间的区间为换拱作业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安装简单快捷,可自由灵活变换,适应于多种不同形状的隧道,适用性强;利用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进行换拱,简单易操作,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中,在进行初期支护后,因多种原因,经常出现初期支护侵限,为了保证二次衬砌的厚度及质量,需进行初期支护的破拆与换拱作业。
由于初期支护的换拱作业通常采用冲击钻等破除混凝土,容易导致作业面混凝土崩落和拱架坍塌,为了保证换拱施工时的安全,需对换拱区间进行精确支撑及隧道变形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该换拱支撑结构安装简单快捷,可自由灵活变换,适应于多种不同形状的隧道,适用性强。利用上述换拱支撑结构进行换拱,简单易操作,施工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方案一: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所述隧道初期支护包含钢拱架,包括:方形反力架,所述方形反力架通过多个千斤顶与所述钢拱架连接;所述方形反力架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与沿隧道行进方向延伸布置的轨道相互匹配;
所述方形反力架为至少两榀,相邻两榀方形反力架之间通过纵向横杆相互连接,且相邻两榀方形反力架中间的区间为换拱作业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优选的,所述方形反力架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立杆和横杆组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立杆和横杆的横截面为方形钢管,所述立杆和横杆的端部焊接有方形端板,所述立杆和横杆之间通过所述方形端板和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纵向横杆的横截面为方形钢管,所述纵向横杆的端部焊接有方形端板,所述纵向横杆与所述立杆通过所述方形端板和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立杆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与所述钢拱架之间设置有荷载传感器,且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通过丝杠与所述荷载传感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方形反力架的中部设置有红外线测距仪。
优选的,所述纵向横杆与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用于调节相邻两榀方形反力架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与所述方形反力架之间通过连接铰相互连接。
技术方案二:
一种利用上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换拱支撑结构进行换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侵限区域,安装方形反力架与移动轮在轨道上,使至少2榀方形反力架位于相隔至少1榀的钢拱架的正下方;
步骤2,调整相邻方形反力架之间的间距,使各方形反力架与各钢拱架对应设置,使至少2榀方形反力架形成稳固整体;
步骤3,将方形反力架外周的千斤顶紧密压接在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上;
步骤4,进行作业区间初支钢拱架的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97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竖向高度连续渐变型断面隧道二衬台车
- 下一篇:一种安全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