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43482.0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3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易凯;刘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王如意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固定 托盘 |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托盘,包括长方体形的托盘本体和托盘本体上表面开有的电池放置槽,托盘本体的下表面则开有连通两端的散热槽,托盘本体的四周边沿分别竖直贯穿有多条固定孔,散热槽内通过多条缓冲弹簧固定有位于散热槽内的缓冲散热板,缓冲散热板的两侧边沿与散热槽两侧的内侧壁紧贴。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散热板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托盘的散热效果,使托盘底部受到撞击时,缓冲散热板能有效吸收冲击力,从而更好地保护托盘内的电池,达到更好地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进程中,新能源汽车是其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政府多方支持的新兴行业。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是低碳发展观念下的新型动力汽车,能够摆脱依赖传统能源的现象,并且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众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应该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不断的对电动汽车市场进行开发,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汽车生产企业是低碳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的电动汽车行业在逐步的崛起,并且吸引了各个行业的目光。除此之外,低碳经济正在面临着很大程度上的变革,在此变革得以完成之后,新兴的汽车产业就会变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提升的最大动力,在能够被预见的范围中,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空间非常大。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因其技术存在瓶颈,导致目前电动汽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电池的续航能力不够。从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来看,除了售价昂贵的豪华品牌以外,电动汽车实际续航里程约为标称续航里程的1/2-2/3,若考虑开空调、暖风、听音乐、频繁刹车和起停等因素,其实际续航里程只能达到标称里程的80%左右。第二,电池成本昂贵。据相关车企透露,电池成本约占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30%~50%。所以用于固定汽车电池的托盘及其重要,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托盘多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但电池托盘的结构比较简单,导致散热性较差,特别在运行状态下,电池发热比较严重,无法对电池进行有效地冷却,增加了电池和其他零件的热损,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托盘的底部受力容易变形,抗冲击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托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固定托盘,包括长方体形的托盘本体和托盘本体上表面开有的电池放置槽,托盘本体的下表面则开有连通两端的散热槽,托盘本体的四周边沿分别竖直贯穿有多条固定孔,散热槽内通过多条缓冲弹簧固定有位于散热槽内的缓冲散热板,缓冲散热板的两侧边沿与散热槽两侧的内侧壁紧贴。
进一步地,缓冲散热板与散热槽内侧壁紧贴的部位设置有凸起于缓冲散热板的导热条,同样,每条导热条分别与散热槽两侧的内侧壁紧贴。
进一步地,缓冲散热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斜面,且导流斜面斜朝上。
进一步地,每条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柱与托盘本体下表面以及缓冲散热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散热槽内的托盘本体下表面固定有多条成对竖直的上导热散热片,缓冲散热板的上表面则固定有多条竖直的下导热散热片,每条下导热散热片的上半部分分别夹在对应的每对上导热散热片之间,使每条下导热散热片的上半部分两侧面与上导热散热片下半部分侧面紧贴。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分别对应新能源汽车的车头和车尾,汽车行驶时电池发热,行驶过程中,风从长条形散热通道的一端进入,由于托盘本体与缓冲散热板接触,进行热传导,因此通过缓冲散热板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托盘的散热效果,另外,缓冲散热板通过缓冲弹簧进行连接,缓冲弹簧具有良好地缓冲作用,使托盘底部受到撞击时,缓冲散热板能有效吸收冲击力,从而更好地保护托盘内的电池,达到更好地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43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