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发条式无滑环绞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67712.4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0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赛赛;张奇峰;唐实;杜林森;霍良青;齐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汪海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下 机器人 发条 滑环 绞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辅助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发条式无滑环绞车结构,包括系缆卷筒、缓冲绞盘和驱动轴,其中系缆卷筒固装于驱动轴上,驱动轴一端与缓冲绞盘中部的内圈固连,缠绕于系缆卷筒上的系缆引出后进入所述驱动轴中,并经所述缓冲绞盘的内圈进入所述缓冲绞盘中,系缆只充满缓冲绞盘内的一部分空腔并以所述内圈为轴心逐层环绕,并且每层只设有一圈系缆。本实用新型通过发条式缓冲绞盘的过渡保证系缆不发生扭转,并且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滑环等结构,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辅助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发条式无滑环绞车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是海洋工程施工和海洋科考的关键设备之一,现有技术中水下机器人是通过水下绞车和系缆连接中继器、着陆器等装置,水下机器人在水中作业时需要水下绞车收放系缆予以配合,因此水下绞车在水下机器人领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水下绞车均为基于滑环设计,滑环安装在绞车卷筒内部连接绞车的动分线盒与静分线盒,并传递光电信号,结构相对复杂且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发条式无滑环绞车结构,通过发条式缓冲绞盘的过渡保证系缆不发生扭转,并且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滑环等结构,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发条式无滑环绞车结构,包括系缆卷筒、缓冲绞盘和驱动轴,其中系缆卷筒固装于驱动轴上,驱动轴一端与缓冲绞盘中部的内圈固连,缠绕于系缆卷筒上的系缆引出后进入所述驱动轴中,并经所述缓冲绞盘的内圈进入所述缓冲绞盘中,系缆只充满缓冲绞盘内的一部分空腔并以所述内圈为轴心逐层环绕,并且每层只设有一圈系缆。
所述系缆卷筒一侧设有系缆出口和系缆导轨,所述驱动轴一端设有卷筒侧系缆开口,缠绕于系缆卷筒上的系缆由所述系缆出口引出并穿过所述系缆导轨后经所述卷筒侧系缆开口穿入所述驱动轴中。
所述缓冲绞盘的内圈上设有绞盘侧系缆开口,驱动轴中的系缆由所述绞盘侧系缆开口穿出进入所述缓冲绞盘中。
所述缓冲绞盘包括内圈、外圈和挡板,其中内圈与驱动轴轴端固连,两个挡板套装于所述内圈上,两个挡板外缘之间设有外圈,所述内圈、外圈和两侧挡板之间围合成缓冲绞盘内部的空腔。
所述缓冲绞盘的外圈上设有系缆固定接口,所述缓冲绞盘内最外圈系缆由所述系缆固定接口引出。
所述缓冲绞盘为圆形或椭圆形。
所述缓冲绞盘内的各层系缆由内到外同轴心叠放或交错叠放。
所述驱动轴远离缓冲绞盘一侧轴端以及所述内圈远离所述系缆卷筒一侧轴端分别通过绞车支架支撑。
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缓冲绞盘一端设有驱动装置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发条式缓冲绞盘的过渡,实现系缆卷筒转动同时保证系缆不发生扭转,顺利完成光电信号传递,并且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滑环等结构,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性。
2、本实用新型的系缆经系缆导轨、驱动轴和内圈后进入缓冲绞盘中,系缆都是在封闭空间中延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不设置动分线盒,缠绕在系缆卷筒上的系缆经驱动轴和缓冲绞盘后直接与水下机器人系统的定分线盒连接,简化绞车系统结构,提高绞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67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免疫球蛋白制备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电阻焊焊钳用的护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