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汽车部件用高强度快速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13662.9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8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正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F16F15/04;B21D37/01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王克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汽车部件 强度 快速 成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汽车部件用高强度快速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型芯、型腔和缓冲机构,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顶部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底端镶嵌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与型腔配合;所述下模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上模包括高碳低合金冷作钢层和抗冲击冷作钢层,所述高碳低合金冷作钢层和抗冲击冷作钢层间隔布置,所述上模锻压成型;一方面通过不同介质之间的传递干扰冲压时产生的压力波,增加模具抗性,提高模具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冷却减少模具的热熔现象,提高模具强度,同时对模具进行了减震处理,提高了模具的生产精度,提高了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成型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产汽车部件用高强度快速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汽车上90%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模具成形,汽车冲压模具更直接影响新车型上市的快慢和汽车的质量,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与汽车模具的发展休戚相关的,汽车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汽车模具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整体来看我国成型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成型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现在的模具大多存在强度的问题,大部分模具在冲压过程中难以承受长时间的冲击和热量,导致模具损坏,甚至造成生产安全问题,同时由于模具的生产质量取决于冲压精度,现在的成型模具容易出现振动,造成工件公差增加,甚至出现坏件,生产质量差。因此,本申请就以上问题,对模具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现在的成型模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的模具大多存在强度的问题,大部分模具在冲压过程中难以承受长时间的冲击和热量,导致模具损坏,甚至造成生产安全问题。
2、现在的成型模具容易出现振动,造成工件公差增加,甚至出现坏件,生产质量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汽车部件用高强度快速成型模具,一方面通过不同介质之间的传递干扰冲压时产生的压力波,增加模具抗性,提高模具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冷却减少模具的热熔现象,提高模具强度,同时对模具进行了减震处理,提高了模具的生产精度,提高了生产质量。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汽车部件用高强度快速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型芯、型腔和缓冲机构,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顶部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底端镶嵌设置有型芯,所述型芯与型腔配合;所述下模底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上模包括高碳低合金冷作钢层和抗冲击冷作钢层,所述高碳低合金冷作钢层和抗冲击冷作钢层间隔布置,所述上模锻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成型模具的设置,通过不同介质之间的传递干扰冲压时产生的压力波,增加模具抗性,提高模具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垫层和减震支架,所述下模底部设置有缓冲垫层,所述缓冲垫层底部设置有减震支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减震支架包括底板、X形叉杆、顶板、螺杆、固定框架和阻力弹簧,所述缓冲垫层底部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中心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固定于固定框架底部,所述螺杆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框架顶部,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顶板,所述固定框架穿过顶板,所述顶板底部设置有X形叉杆,所述X形叉杆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X形叉杆一侧设置有阻力弹簧,所述阻力弹簧一端固定于X形叉杆上,所述阻力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螺杆上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设置于顶板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缓冲机构的设置,其对模具进行了减震处理,提高了模具的生产精度,提高了生产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正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正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13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科临床用手持针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儿童用呼吸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