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25181.X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8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柱;崔焕民;张钧泰;文钰;刘忠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2D1/00;F23L15/00;F25B15/00;F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站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锅炉、空气预热器、多个冷却器、除尘器、脱硫塔、烟气冷凝换热器、烟气再热器和烟囱;多个冷却器依次串联设置,多个冷却器的换热介质的出口温度依次降低,多个冷却器对应不用的用热设备;包括吸收式热泵、斜温层储热罐和热网,斜温层储热罐的热水输出端与热网连通;部分冷却器产生的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以回收烟气冷凝过程释放热量,热泵产生的热量部分输送至烟气再热器用于再热烟气,部分用于预热空气,其余部分在部分冷却器中继续升温并储存于斜温层储热罐中供应热网所需热负荷。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了节能、水回收和热电解耦,提高机组余热和水回收能力及电站运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电站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能源,燃煤发电是主要的煤炭利用方式。提高燃煤电站效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资源消耗是燃煤电站长期关注的问题。同时热电联产机组热负荷和电负荷相互耦合,造成电站调峰能力差,机组灵活性差的问题长期存在,热电厂热电解耦也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煤炭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能源,燃煤发电是主要的煤炭利用方式。提高燃煤电站效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及提高电站运行灵活性是燃煤电站长期关注的问题。热电联产是降低燃煤电站能耗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热电联产机组存在强烈的热电负荷耦合制约关系,使得热、电负荷独立调节能力弱,造成新能源发电消纳困难,调峰能力差等,目前的热电解耦方式多以牺牲发电效率为代价。实现热电解耦,提高机组运行灵活性,实现燃煤电站烟气水回收及烟气余热回收等,都是我国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燃煤电站排烟余热回收可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进而提高燃煤电站发电效率。现有烟气水回收的主要技术为冷凝法。烟气冷凝水回收,可以回收烟气中的水分,但在水回收过程中水蒸气冷凝释放大量的汽化潜热品味较低难以利用,因此如何降低烟气水回收系统能耗和投资及提高电站运行灵活性是燃煤发电机组节能减排的技术难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能够解决回收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回收系统,沿烟气流通方向,包括依次设置的锅炉、空气预热器、多个冷却器、除尘器、脱硫塔、烟气冷凝换热器、烟气再热器和烟囱;
多个冷却器依次串联设置,沿烟气流通方向,多个冷却器的换热介质的出口温度依次降低,且多个冷却器对应不用的用热设备;
还包括吸收式热泵、斜温层储热罐和热网,斜温层储热罐的热水输出端与热网连通;
部分冷却器产生的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以回收烟气冷凝过程释放热量,热泵产生的热量部分输送至烟气再热器用于再热烟气,部分用于预热空气,其余部分在部分冷却器中继续升温并储存于斜温层储热罐中供应热网所需热负荷。
优选的,所述多个冷却器分别为烟气高温冷却器、烟气中温冷却器和烟气低温冷却器;
沿烟气的流通方向,烟气高温冷却器、烟气中温冷却器和烟气低温冷却器的烟气通道依次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所述烟气高温冷却器的换热介质管路与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之间形成介质循环换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烟气中温冷却器的换热介质管路与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管路连通;
所述吸收式热泵的冷却水管路与烟气冷凝换热器换热介质管路连通,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热水管路、烟气低温冷却器的换热介质管路和斜温层储热罐的热水输入端之间形成介质循环换热通道。
优选的,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热水管路与烟气再热器的换热介质管路之间形成介质循环换热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25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槽槽壳托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金属加工打磨用装置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