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49355.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9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杜伦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唐毅 |
地址: | 2154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发动机舱 吸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其包括聚酯纤维层以及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聚丙烯纤维为等规聚丙烯纤维,且其上下表面均匀附着有聚氨酯层,所述聚酯纤维层的聚酯纤维为中空结构的卷曲型纤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聚酯纤维层与聚丙烯纤维层复合形成吸音棉,聚丙烯纤维层附着有聚氨酯层,此吸音棉耐高温性能好,且不含有害物质,安全性较高;聚酯纤维层的聚酯纤维为中空结构的卷曲型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同时利用聚氨酯的多孔结构以及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构建对声音传播能量的多重吸收结构,提高吸音效果;通过设置无纺布,增加对声音吸附的比表面积以及增加外观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吸音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
背景技术
汽车吸音棉材料在汽车设计、装配中有较大范围的应用,具有吸音、降噪、环保等特点。但是,市场上较多的吸音棉材料由于本身的纤维结构及成本限制,限制了该材料在汽车发动机舱内的应用。目前,吸音棉主要在汽车的乘客舱应用比较广泛,发动机舱普遍采用酚醛树脂类的石棉、橡胶、海绵等,不仅仅吸音效果差,而且耐高温性能较差,更关键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安全性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具有吸音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其包括聚酯纤维层以及与所述聚酯纤维层粘接在一起的聚丙烯纤维层,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聚丙烯纤维为等规聚丙烯纤维,且其上下表面均匀附着有聚氨酯层,所述聚酯纤维层的聚酯纤维为中空结构的卷曲型纤维。
进一步,所述聚酯纤维层的厚度为所述聚丙烯纤维层厚度的3倍。
进一步,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与所述聚丙烯纤维层厚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聚酯纤维层的聚酯纤维细度为1-3D,纤维长度为38-45mm。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纤维层的聚丙烯纤维细度为1-3D,纤维长度为 38-45mm。
进一步,所述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还包括分别热贴合于聚酯纤维层与聚丙烯层上的一对无纺布。
进一步,所述无纺布为水刺无纺布或者热轧无纺布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所述无纺布克重为45-60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发动机舱内的吸音棉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聚酯纤维层与聚丙烯纤维层复合形成吸音棉,聚丙烯纤维层附着有聚氨酯层,此吸音棉耐高温性能好,且不含有害物质,安全性较高;聚酯纤维层的聚酯纤维为中空结构的卷曲型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同时利用聚氨酯的多孔结构以及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构建对声音传播能量的多重吸收结构,提高吸音效果;通过设置无纺布,增加对声音吸附的比表面积以及增加外观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杜伦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杜伦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49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机械用山区防撞石翻土机
- 下一篇:一种无尘室机电安装工程用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