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感应龙头及其双感应模块的装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59873.6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1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卢文荣;杨威;石瑞发;张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知人匠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5 | 代理人: | 吴慧敏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龙头 及其 模块 装配 结构 | ||
一种双感应龙头及其双感应模块的装配结构,由于利用了合理的设计方式和装配方式,将控制元器件与感应元器件分离,分离设置后的双感应模块设置于龙头出水端,因此龙头的出水端只需要安装感应模块(感应元器件),其结构十分小巧,占用空间小,使得日常龙头的尺寸即可实现装配,不需要为了感应控制模块而特意使用大尺寸的龙头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感应龙头及其双感应模块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公共设施中,为了公共卫生和使用方便,出水龙头常常设置为自动感应出水的方式。现有的自动感应出水龙头,一般为单独感应龙头,设为使用时红外感应启动出水,出水大约5至10秒后,则自动关闭出水,至下一次感应再次启动出水。
但在许多使用场合中,过于固定的感应使用时间不太灵活,不适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故有相关技术人员开发了多感应龙头(双感应龙头),但现有的多感应龙头(双感应龙头)其感应元器件和控制元器件设计为一体模式,并装配于龙头出水处,因此,龙头的外壳需要为此让出较大的容纳空间,意味着龙头的外壳会设计的较为粗大,占用空间且不美观;亦或是龙头外壳会有一个较大的凸起物设置,亦是很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型小巧的双感应龙头及其双感应模块的装配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双感应龙头,设有内部水路和龙头外壳,所述内部水路和龙头外壳相互隔绝,所述内部水路的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于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内,其特征在于:在龙头的出水嘴处设有能感应到手势并转化为电信号的双感应模块,所述双感应模块设有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分为侧感应窗和下感应窗;所述双感应模块连接有一向外延伸的感应端口,通过此感应端口外接一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置有控制电路以及、受控于控制电路的电磁阀以及受电磁阀控制开关的水通路,所述感应端口与控制盒内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并将双感应模块的感应信息传输于控制电路;,所述出水水路穿设于控制盒内,且电磁阀控制龙头出水水路的开与关;控制电路接受双感应模块的感应信息,根据感应信息控制电磁阀进而控制水通路打开或关闭,进而控制龙头出水水路的开与关。所述出水水路经由控制盒的水通路,由水通路的开、关而决定出水水路的开、关。
进一步,所述双感应模块向外延伸的感应端口,从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向的龙头外壳的内部空间延伸,进而向控制盒延伸并与控制盒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盒上设有一向外延伸的感应窗端口,此感应窗端口其内部与控制盒内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对外与双感应模块的感应端口插接实现电连接,双感应模块的感应信息通过感应端口传输于感应窗端口,进而传输于控制电路。
进一步,所述控制盒置于龙头外壳的外部,所述控制盒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龙头内部水路的出水水路向外龙头下方外部延伸至控制盒的进水口进入控制盒,与控制盒的水通路导通,进而通过从控制盒的出水口出来,并转回龙头外壳内从向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延伸向外出水。
一种双感应模块的装配结构,其中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设有一缺口和定位卡槽,且龙头的出水嘴处还设有卡套、水嘴模块和上述所述的双感应模块,其中,所述卡套外形的形状大小与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内部相匹配,卡套上设有一定位缺口和定位卡点,与出水嘴一端的缺口和定位卡槽相对应;所述水嘴模块其内部设有可供龙头出水水路的出水端密封插接连接的出水通路,且水嘴模块外部与双感应模块可组合成一体并一起固设于卡套内,且随着卡套一起卡入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内,与此同时,卡套的定位卡点弹性扣合于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的定位卡槽内,卡套的定位缺口与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的缺口相重叠,双感应模块的感应区域从卡套的定位缺口和龙头外壳的出水嘴一端的缺口处露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鹏威(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598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
- 下一篇:一种起重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