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视角协同的自动搜寻追踪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0000.7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59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王睿旸;施欣妤;陆科名;陈曦珑;胡峻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H04N7/18;G06K9/00;G06K9/46;G06K9/62;B64D47/08;B64D47/00;B64C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角 协同 自动 搜寻 追踪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视角的自动搜索追踪设备,包括无人飞行器,用于采集高空俯瞰视角的图像;地面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所述无人飞行器交互;以及地面监控设备集群,用于采集地面水平视角的图像,并且通过局域网与所述地面服务器交互;所述地面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高空俯瞰视角的图像和地面水平视角的图像进行实时采集融合,并与特征库中的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有效比对分析,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搜寻;同时,地面服务器将筛选后的目标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所述无人飞行器,所述无人飞行器根据所述目标信息锁定跟踪目标,完成对目标的自动跟踪。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远距离追踪,并且具有追踪精准、反应快、鲁棒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视角协同的自动搜寻追踪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在地面视频监控的安全设备领域,由于视角固定,在进行目标搜索追踪任务时受限颇多。因为实际场景中的检索追踪目标往往是车、人等动态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只在视频监控装置的有效区域内停留很短时间。即使是大规模布设摄像头,动态目标大部分时间还是活动于视频监控网络的有效监控区域之外。并且,动态目标往往会在不同视频监控装置的监控区域内切换。这既造成了目标搜索任务的重复计算,又导致了实时目标追踪难以实现。
近年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且随着民用小型无人飞行器技术的成熟,高空视频监控装置逐渐在一些场景中发挥作用,其实现载体一般为小型无人飞行器。它的优点在于有效监控的范围广,对地面遮挡不敏感。与此同时,高空视频监控装置一般还具有可移动、部署灵活、受地面交通状况限制小等优点。
然而,目前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现的高空视频监控装置也还有一些缺点,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在实际中,检索追踪目标的主要视觉特征一般分布在水平视角,比如行人的人脸、车辆的车牌等,从高空视频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信息中提取出的特征往往无法与已有人脸、车牌等特征库进行有效对比分析,导致追踪不精准;
第二、目前,市面上的小型无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信号往往来自地面的操作人员或者自动控制软件,通过飞行器自带的通信方式进行传输。这种控制模式带来了两个问题:
1、距离问题:由于无人飞行器与地面控制源不能距离过远,否则控制信号以及图像等信号不稳定;
2、延迟问题:在追踪任务中,地面操作人员或者自动控制设备往往要等待无人飞行器将监控画面传输到地面后,才能进行分析研判,最后才能像无人机发出控制信号。这样的延迟在追踪高速移动目标时容易因为反馈不及时而造成目标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视角的自动搜索追踪设备,可以远距离追踪,并且具有追踪精准、反应快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视角的自动搜索追踪设备,包括:
无人飞行器,用于采集高空俯瞰视角的图像;
地面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所述无人飞行器交互;
以及地面监控设备集群,用于采集地面水平视角的图像,并且通过局域网与所述地面服务器交互;所述地面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高空俯瞰视角的图像和地面水平视角的图像进行实时采集融合,并与特征库中的目标特征信息进行有效比对分析,实现对目标的精准搜寻;同时,地面服务器将筛选后的目标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所述无人飞行器,所述无人飞行器根据所述目标信息锁定跟踪目标,完成对目标的自动跟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0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入渗能力监测装置
- 下一篇:片状材料皮带自动纠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