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动力电池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962935.9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5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史百胜;渠雁晓;于贺;高顺航;娄佳训;祖春吉;吉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刘彦哲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组件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动力电池和车辆,所述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1)和负极柱(2),所述电池极柱组件还包括绝缘件(3),所述正极柱(1)和所述负极柱(2)通过所述绝缘件(3)集成在一起,且相对于所述绝缘件(3)间隔设置。本公开提供的动力电池极柱组件能够通过绝缘件将正极柱和负极柱隔开并将正极柱和负极柱集成为一体,以形成复合极柱结构,使得正极柱和负极柱所占用的空间减小,正负极柱从动力电池壳体的同一侧穿出,增加动力电池的壳体内的可利用空间,进而可以提升电芯极组的尺寸,提升动力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且无需在动力电池的壳体上额外增加盖板,能够简化动力电池的生产工艺和装配步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动力电池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方形电池的壳体被做的越来越长,盖板的尺寸却被做得越来越小,伴随而来也衍生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一个盖板上已经无法同时放得下正极极柱、负极极柱、防爆阀、注液孔等关键零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动力电池的铝壳的底面也设置有盖板,正、负极柱分别与铝壳顶面和底面的盖板连接,虽然使用两个盖板异侧出极柱这种设计解决了上述难题,但使用两个盖板异侧出极柱的方案中,固然会有一侧的极柱会占据方形动力电池在模组中的一部分空间,进而导致电芯的可利用空间减小,使得电芯的容量、能量密度等均难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动力电池和车辆,以解决异侧出极柱影响动力电池电芯容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电池极柱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通过所述绝缘件集成在一起,且相对于所述绝缘件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构造为柱状结构,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包括贴合固定在所述柱状结构的外周壁上的极柱主体,以及由所述极柱主体向外延伸用于与电池极耳相连接的延长段,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的极柱主体在所述柱状结构的外周壁上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包括柱状主体、形成于所述柱状主体上端的顶板、以及形成于所述柱状主体下端的底板,所述顶板、所述柱状主体以及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极柱主体的第一凹槽,所述顶板至少覆盖所述极柱主体,所述底板和所述延长段同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正极柱和/或所述负极柱的极柱主体构造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延长段形成为由所述半圆环结构的下端面,且相对于所述极柱主体垂直向外延伸的板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延长段的第二凹槽,所述延长段远离所述极柱主体的一端能够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关于所述绝缘件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由陶瓷制成,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焊接在所述绝缘件上。
可选地,所述绝缘件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与所述绝缘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用于容纳电芯极组的壳体、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极柱组件,所述动力电池极柱组件与所述电芯极组的电池极耳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962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煤厂用站点控制柜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的太阳能光伏组件